《霸王別姬》(新編)引入西方元素 呈現現代粵劇
2021-10-19
AAA
提到粵劇,很多人會聯想起大鑼大鼓排場,數小時接連不休的演出。由明朝嘉靖年間開始活躍至今,粵劇界仍不斷變革創新,西九戲曲中心近日以小劇場的方式,重演《霸王別姬》(新編)及《文廣探谷》。兩套劇目以傳統粵劇為主軸,輔以西方舞台設計及嶄新的內容創作,在內地橫掃不少獎項。今次載譽歸來,能否為觀眾帶來新鮮感?
何為小劇場?為何加入西方舞台設計?
「小劇場戲曲節」為西九戲曲中心首創,現時主要在北京、上海及香港舉行。顧名思義,小劇場的規模較傳統戲棚小,演員與第一排的觀眾僅數步之隔、非常親近,演出時間亦相對較短,一般不會超過100分鐘。相比動輒演出近4小時的傳統粵劇,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鍾珍珍認為更令吸引觀眾前來觀看。
雖然演出的規模大大縮小,但創作人的創作空間沒有因而減少。鍾珍珍大膽引入西方舞台科技,利用LED屏幕作佈景板,交代場景變換的畫面,「行內有少許人害怕使用LED,因為難以掌握」,鐘珍珍沒有因此而罷休,「我提出一定要用LED,需要在形式、思想及安排上行前一步」。
(霸王抱起士兵,以現代舞的手法配合粵劇身段,優美地慢慢放下士兵。圖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現代舞與粵劇身段結合 打破既有粵劇觀念
除了表演形式上的創新外,在演出內容上,製作人都花費不少心思,展現粵劇多姿多彩的特性。鍾珍珍將現代舞的元素融入粵劇表演中,在《霸王別姬》八千士兵戰死沙場的一幕,霸王先捧起士兵的遺體,再利用現代舞的手法配合粵劇的背供,優美地慢慢放下士兵,令人眼前一亮,「如懂得觀賞粵劇就會知道,這不是戲曲慣常用的身段,但整個呈現都是粵劇的演出」。
同時,小劇場打破粵劇為「上一輩娛樂」觀念,劇團全部由年青人組成。鍾珍珍指,不少年青編劇、創作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新想法,她希望「小劇場戲曲節」能鼓勵一眾年青人,讓他們發揮所長,為粵劇注入新動力。
《霸王別姬》(新編)囊括北京戲曲多個獎項,包括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2017年度最佳演藝評選為「最佳小劇場戲曲」、2018年第五屆及2019年第六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項。
鍾珍珍指,得到如此亮麗的成績,是意料之外,「神舟大地那麼大,為何會頒獎給我們呢?」,她坦然當初只是想借助「小劇場戲曲節」的機會,滿足編劇重寫《霸王別姬》的心願。
(《文廣探谷》響排)
抓緊傳統 在粵劇框架下發揮創意
《霸王別姬》(新編)成績斐然,「創作《文廣探谷》時有個大目標,就是希望比霸王別姬更行前多步」,鍾珍珍決定在重寫劇本時,利用一個故事小片段,向業界訴說心聲,就是「何為傳統」。她解釋,有很多前輩看見粵劇出現創新時,就立即反對,表示要抓緊傳統,「我明白大家都害怕不遵守傳統,就會漸漸消失,成為文化遺產」,但新一輩的演員可能沒有看過前輩做事,「我們抓緊傳統,其實傳統是代表什麼呢?」。
鍾珍珍指,作品始終要堅守粵劇的傳統框架,絕不跳出框架外,僅在框架內發揮創意,「最少大家不會說『這不是粵劇』」,其目標是即使觀眾對粵劇認識不深,但都會認同小劇場好看。
《文廣探谷》亦不負眾望,獲得 2019年第四屆北京新文藝團體優秀戲劇展演選為戲曲類「最佳劇目」。
(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鍾珍珍)
培養粵劇新秀及觀眾 「長線投資」達至普及化
即使引入不少新穎的元素,使粵劇現代化。但「人」才是粵劇的靈魂。
鍾珍珍都承認在人才培訓方面有難度,要做到粵劇普及化、年青化仍有一段距離。鍾珍珍指,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別「唱、做、念、打」,對演員的要求比其他藝術表演為高,「除了練唱外,還要練功、擘腿、撕腿、練把子,又要打得、練毯子功」,所以粵劇界現時面對的問題是有很多人願意入行,但堅持到最後的人很少。
鍾珍珍表示,粵劇界需作「長線投資」,好讓粵劇這塊瑰寶不會從此失傳。鍾珍珍希望集合業界的力量,繼續培養粵劇新秀,讓粵劇有新一代繼承人接手,同時戲曲中心亦肩負培育觀眾的工作,不過以上的培育工作不會即時看見成效,或需在5至10年後才看見,「培養觀眾成為戲迷都要一段時間」。
鍾珍珍期望,香港人共同保護這個屬於香港本土的重要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