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中共第三個歷史問題決議
為期四天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今天開幕。六中全會的重頭戲是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將是中共以中央全會名義通過的第三個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
對中共來說,黨史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歷史研究,更是與現實緊密相關的政治結論。以中共中央通過的歷史敘事和經驗總結,也不僅要對歷史問題一錘定音,更要搭建起統一全黨思想的基本框架。因此,這次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個歷史問題決議,將是今後較長一段時間中共全黨,尤其是中高級幹部必須經常學習的正統教材。
用歷史問題決議統一全黨思想,中共有過兩次十分成功的經驗。
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此前,從1941年5月到1942年2月,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先後在黨內分別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號召全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經過四年整風,中共在黨內成功清除了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影響,樹立起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路線,有效鞏固了毛澤東在全黨的核心地位。
作為延安整風的成果,《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中共1921年建黨以來歷次右傾、左傾錯誤的教訓,高度肯定了毛澤東的貢獻和確立毛澤東在全黨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結束了黨內關於歷史是非的種種爭議,為隨後召開的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指導思想寫進黨章奠定了基礎。
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中共面臨是延續毛澤東的文革路線,還是開闢一條全新道路的重大抉擇。1978年12月,鄧小平等元老主導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文革路線,開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新航程。
但中共黨內外對1949年中共建國後一系列歷史問題,尤其是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仍有嚴重分歧,這些分歧直接影響全社會對改革開放新路線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成為中共高層必須回答的重大政治問題。正如鄧小平所說:「過去的問題已經結束了,需要作個總結,不走這一步不行。」
1979年11月,在鄧小平主持下,《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成立。鄧小平曾先後10多次召集起草小組開會,明確提出起草「歷史決議」要突出三條:一是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二是實事求是分析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公正評價其中的功過是非;三是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總結,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徹底否定了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同時也把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並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逐步確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進行了概括,為中共把全黨思想統一到鄧小平設計的、以改革開放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建設上來,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和「小康」戰略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與前兩個決議相比,如今中共所處的時代背景、奮鬥目標和國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共目前也不存在前兩個決議通過時黨內外對歷史問題的重大分歧。中共之所以要通過第三個歷史問題決議,一是要在建黨百年宣揚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二是要對中共歷史經驗、尤其是第二個決議以來的歷史經驗進行總結,畢竟這段歷史也需要中共給出一個權威說法;三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中共未來30年的行動綱領,即全黨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全力爭取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因此,第三個決議不會推翻前兩個決議對歷史問題作出的基本結論。比如對文革的評價,第三個決議會沿用第二個決議的說法。同時,第三個決議的核心詞是「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意味着這個決議不會過多談及歷史錯誤和教訓。比如對1989年的政治事件,決議可能本着「宜粗不宜細」的原則,指出造成事件發生的國內外因素,用向前看的眼光帶過這場「政治風波」。
中共前兩個歷史問題決議,都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上發揮了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大作用,中共當然希望第三個決議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同時,中共將於明年秋季舉行二十大,第三個歷史問題決議出台後,也將為外界解讀中共下一步戰略提供更多的依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