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商湯遭遇精準狙擊

2021-12-20
 
AAA

 50.jpg

距離到港交所敲鐘僅七天,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擱淺了。

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人工智能(AI)企業,與曠視、雲從、依圖並列,是中國科技界的「AI四小龍」,其產品主要用於智慧城市、監控和自動駕駛等領域。

商湯此次赴港上市,在資本市場上受到的追捧,並沒有達到很多人的預期,散戶的申購率只有不到三倍,7億多美元(約9.6億新元)的上市規模,也與之前外界預計的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相差甚遠。

不過,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商湯原本能在「AI四小龍」中率先完成掛牌上市,其股價表現也會成為未來AI企業上市的風向標,因此仍受市場矚目。

商湯上市之路一開始走得很順。今年8月,商湯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上月22日通過上市聆訊。按照原來的計劃,商湯打算在本月10日公布IPO價格,但就在同一天,美國把商湯列入了黑名單。

美國財政部當天宣布,對25個與中國、緬甸、朝鮮等國的個人和實體,實施與人權相關的制裁,商湯科技被列入「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名單。

美國財政部文告稱,商湯開發了可以確認民族身份的面部識別程序,並且能重點識別維吾爾族人。文告也指,商湯在申請專利時,強調對有鬍鬚、戴墨鏡和口罩的維吾爾族人的識別能力。

這不是商湯第一次被美國制裁。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商務部曾在2019年10月,把一批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列入清單,禁止他們向美國採購零部件,商湯是其中之一,但當時並沒有明顯影響到商湯。

此次在上市前夕被列入「黑名單」,令商湯遭遇了精準狙擊。這項制裁措施不是「無牙老虎」,企業一旦進入清單,美國投資者就無法對它們進行投資。這對在上市路上走到最後關頭的商湯來說,等於直接把美國投資者擋在了門外。

商湯在啟動IPO前,完成了12輪融資。這家科技企業走到今天,背後有各種美國資本的影子,包括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公司銀湖資本、美國投資機構富達(Fidelity),以及美國科技公司高通(Qualcomm)等都是商湯的投資者。美國政府在商湯上市前出招,無疑是釜底抽薪。

商湯本月11日對美國的決定和相關指控提出強烈反對,指其「毫無根據」,是對商湯「根本性的誤解」。商湯也強調,科技發展不應該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但這無法扭轉商湯上市計劃橫生變故的事實。本周一,商湯發佈公告,宣布延遲全球發售及上市,並將不計利息全數退還與認購股份相關的所有申請股款。

商湯是否如美國財政部所說,與「人權侵犯和鎮壓行為」相關很難斷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商湯在內的多家中國AI領域頭部企業,這些年的營收都繞不開為中國政府提供各種解決方案,說白了就是「吃政府飯」。這種密切的聯繫,加上商湯所處的前沿科技領域,讓它很容易成為被發難的對象。商湯延後IPO也顯示,華盛頓的「大棒」確實打到了商湯的「七寸」。

美國對商湯的打擊,以新疆人權理由,但更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中美激烈博弈下,雙方長期的科技戰。

從上一任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在科技領域對中國加大提防。過去幾年,華盛頓不時以國家安全、新疆人權為由,制裁中國科技企業,包括限制技術出口、切斷供應鏈等。制裁商湯的舉措顯示,拜登政府並沒有要放鬆施壓,科技戰也還在進行中,而且華盛頓對付中國科技企業的工具又多了一項,即限制金融投資。

商湯被美國精準狙擊,對其他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是一記新的警鐘。除了在晶片等核心技術上被「卡脖子」,中國科技企業在融資上也面對新的隱患,若過於依賴美國資本,很可能也會面臨像商湯一樣的下場。

令人擔憂的是,從技術限制到投資限制,中美兩大經濟體的關係持續惡化,脫鉤的風險也從科技向金融領域蔓延。

在美國不斷拉長對中國企業制裁名單的同時,北京也在對到美國融資的中國企業設下更多限制。幾個月前剛在美國上市就被監管部門責令下架、近期又傳出可能從美國退市的滴滴,就是一個例子。近期也不斷有關於中概股加速迴流的傳聞,引發中概股全面撤離華爾街的擔憂。

在資本高度全球化的當下,金融脫鉤一直像是天方夜譚;但看看眼前這一切,金融脫鉤又好像已經在發生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近日不約而同有兩家老牌公司先後向母公司出售資產,套現巨額資金,除了派點特別股息給股東,更重要係分別用來減債及投資,足證有媽疼的寶寶最幸福。

    丘寧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