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善用數字人民幣獎勵減碳值得借鑒
綠色低碳在很多人心裏常常被理解為一種生活中的附加價值,甚至覺得可有可無。但隨着這些年的全球氣候的變暖,各種極端天氣的發生,人們才意識到綠色低碳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年發生的能源危機,讓人們更加明白未來環保的大勢所趨性。
內地當局近期正在試行數字人民幣,因為比起紙幣,數字人民幣天生就有「無紙化」的特性,帶有與生俱來的綠色低碳的屬性。數字人民幣在製造環節上節約了龐大繁複的紙幣造幣成本,而且它也沒有處理、庫存和運輸的問題,也沒有特殊的油墨和印刷工藝的問題,它是一種更潔淨、高效和環保的支付方式。
今年9月,某個互聯網巨頭圍繞綠色低碳出行場景,推出了首個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據了解,這也是數字人民幣測試以來,首個面向全量用戶開放的無門檻普惠性活動。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9大試點地區居民可通過報名參加活動,用數字人民幣免費騎共享單車,累計的騎行次數還能換取更多數字人民幣獎勵,用於支付後續的騎行費用,進而形成「更多低碳騎行、更多碳減排、更多紅包獎勵」的良性循環。
該試點活動推出三個月來,單車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已經吸引了超過800萬用戶報名參加,其中有近200萬用戶新開立了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累計產生了超過4200萬綠色騎行公里數。與駕駛燃油車相比,同等運量下減少碳排放量約為11400噸。另外在外賣點餐上,用戶不管是點外賣的時候選擇不要即棄餐具、採購生鮮食物選擇用環保袋綠色自提等等,只要是參與綠色低碳消費行為,都將能夠獲得一定數值的數字人民幣獎勵。
減碳措施需懲罰獎勵並重
而作為港人,大家比較熟悉的場景好似如果你去超市購物,如果顧客需要塑膠袋是需要多收五毫子的費用,這些場景基本上是增加消費者成本,屬於一個懲罰性環保措施,而不像內地那樣帶有獎勵性。筆者以前就提出過,為甚麼要膠袋要多徵五毫子,而不說如果不要塑膠袋可以少收五毫子?因為香港低下階層的人不在少數,而人性都是貪婪的,我相信如果不要塑膠袋有一點獎勵,很多人反而會很積極。
既然現在我們認識到綠色減碳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那麼公眾低碳意識如何養成、能否養成,是全社會能否真正走上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關鍵因素。從技術角度,消費者在完成低碳行為後,進入支付環節時將觸發數字人民幣預置的「碳中和獎勵條件」,進而順利獲得數字人民幣低碳紅包獎勵。如此一來,以綠色低碳為目標的支付流程就引導着消費者不斷完成綠色低碳任務,從而幫助消費者逐漸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本港在這方面應多借鑑內地為了減碳而出的獎勵性措施,而不是懲罰性措施,這才是動員港人積極參與綠色低碳的最佳辦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