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切莫辜負中央對香港的國際化期望
「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和發展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八大中心或樞紐定位,集中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更加國際化的期許,彰顯了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與價值。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關係緊張對立趨於長期化,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逐漸複雜化。雖然中國繼續單方面推進全球化新進程,努力和世界各國一道來改善全球治理體系,但國際上保護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勢力抬頭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作為中國連結世界的重要紐帶,在助力國家加深對外開放方面,作為國家大戰略中的關鍵一環,香港的角色將變得更加重要。積極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拓展香港國際化廣度與深度,充分發揮香港在全球化新階段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香港對國際社會與市場的影響能力,這是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不可推卸的責任。
香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才能為東亞區域經濟與社會統合做出貢獻。2017年東亞經濟總量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域。2019年新冠疫情發生後,由於東亞地區人民相對於歐美社會更自律的文化傳統,疫情控制相對較好,東亞經濟復甦速度明顯高於其它區域,這導致東亞經濟總量進一步拉開與歐美的距離。然而,東亞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較多歷史遺留問題,有些國家和地區長期充當美國打壓中國的棋子,因此彼此之間嚴重缺乏信任,即使經濟相互依存程度加深,但政治、地緣、軍事、價值觀等領域的衝突長期得不到解決,加上難以效仿歐美就共同的溝通交流語言達成共識,所以東亞一直缺乏建立像歐盟那樣的政治與經濟聯盟的基礎。香港事實上是東亞地區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金融、文化和社會交匯點,英文是官方語言之一,擁有獨立的貨幣和關稅區,以及與英美法系相銜接的普通法司法體系,完全有實力成為東亞「統合之都」。
香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才能為國家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做出貢獻。面臨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都計劃把香港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創科中心,發揮香港基礎研究發達的優勢,補齊香港應用研究落後和科研成果產業化不足的短板,幫助國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香港有條件抓住當前海外人才回流機遇,面向全球科技人才招賢納士,引進一大批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的人才和項目,迅速提升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吸引全球人才的政策必須唯才是舉,不拘一格,包括全職引進、短期交流、訪問講學、項目合作、聯合攻關等多種方式。同時,考慮對引進人才明確提供家庭定居、項目落地、法律諮詢、金融支持、子女教育等「保姆式」服務,完善政府對科技人才的有效支持政策,為香港創科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環境。
香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才能為「一帶一路」發展建設做出更大貢獻。香港位於東亞中心位置,長期充當中國對外交往的窗口,這是香港能夠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有利條件。拋開外交辭令和話語藝術,「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在於把全球供應鏈與國際經濟貿易的重心,從大西洋兩岸轉移至歐亞大陸、西太平洋、印度洋乃至非洲地區。供應鏈的重構,不僅需要包括以基礎設施為主體的物流運輸網絡,也需要強大的資本和金融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中心之一,有潛力幫助國家在既有國際秩序內擴展新的全球供應鏈,以及擴大對外貿易和金融版圖,為「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支持。
遺憾的是,香港政界開始出現「逆國際化」的苗頭。舉個例子,近期有論者拿部分港人在外國的永久居留權說事,給他們扣上「不愛國」的帽子,殊不知事實完全與此相反,他們正是因為愛國才沒有拿外國護照,而是選擇了只拿永久居留權。這種低級錯誤反映了相關人員嚴重缺乏對國際事務的了解。
政界極少數人的言行透露出排外本土主義、排擠少數族裔、去英語化、嫉賢妒能等傾向,他們既壓制本港具有國際交往和影響能力的人士,又拒絕根據中央賦予香港的國際化定位推動港人走向世界,更反對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定居香港。此風違反中央治港政策,誤國誤港,斷不可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