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疫情對未來經濟的影響
新一年的經濟狀況,還是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掌控,相信疫情會受到控制,已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事實勝於雄辯,疫苗並不能有效控制疫情,群體免疫也沒有用,皆因人們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染上。因此,在這之後,我們只能夠盼望於:
一, 病毒會像先前其他所有的大規模傳染病,肆虐一輪後,無緣無故地消失。
二, 疫苗技術有大突破,終於研發出能成功阻斷病毒感染的終極疫苗。
但很明顯,以上兩個目標,就算能在今年發生,也不可能在今年完成,因此,在可見的將來,我們還必須繼續抗疫,變相地「與病毒共存」。
問題在於,在這「與病毒共存」的經濟模式,將會如何呢?
查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本來不關貨物流通的事,因為人不通,貨照樣可以通。但是由於太多人生病了,又或者是被隔離了,既影響了工作,也影響了物流。
然而,不論是生病入院,抑或是隔離,最多只佔上總人口的幾巴仙,影響力是可以彌補的,只要習慣了,把生產/物流線加以調整,並非不可以解決的問題。
看中國,出口達高峰,幾乎完全不受疫情影響,可見一斑。反而因內部乘機調控,因而發生內循環不足,與出口無關。順帶一提,由於中國人口太多,人愈多互動率愈高,假如中國不封城與病毒共存,參考美國傳播率,中國天天幾百萬人確診,也將會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它搞的「動態清零」政策,是聰明的。
至於美國,生產與物流鏈的斷裂,除了因為疫情,還因它派錢太多、股市太好,很多中產階級索性辭職在家,全職炒股。這從它的主動辭職人數屢創新高,可以見到。
疫情對物流的影響可解決,但對人流影響力就太大,差不多完全停頓。這對旅遊業是很大的打擊,可是,對金融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人交流少了,但仍可透過Zoom之類網上交流彌補一部分。由於網上交易的發達,大把香港人在線上炒股、炒美股、炒加密貨幣,是另一種替代。
香港現時的金融經濟問題,反而主要是因股票不升,因此沒人炒賣,以及美國制裁,嚇跑了部分人,多於疫情氾濫。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