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張安樂(白狼)為甚麼愛中國?

2022-02-25
廖書蘭
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AAA

 23.jpg

(張安樂在中華統一促進黨黨部鄧小平銅像前)

我不贊成有人說,張安樂是中共代理人之類的說法!這種說法把張安樂的格局看小了!

凡略懂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們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台灣雖然隔着一條淺淺的海峽,但大家用的是同一種文字,同一種語言,承載着同一樣的中華文明;這怎麼可能,張安樂不愛中國?何況他是一位熟讀中國歷史的人。

張安樂1948年在南京市第一區中央醫院出生(與鍾南山在同一家醫院出生),1950年隨父母到了台灣在高雄上岸,後來搬到台北住在大龍峒的保安宮大廟內,那間大廟的後院住了幾百戶人家,聽說郭台銘住在另外一座廟裏,大家都是從大陸五湖四海跟着蔣先生撤退到台灣的外省人。從他人生的軌跡來看,這怎麼可能,張安樂不愛中國?

張安樂回憶在大廟內的生活與大廟外的生活,是截然兩個不同的世界,因為在大廟內聽的都是南腔北調的外省話,而出了大廟則都是講閩南語的本省人。住在大廟內的幾百戶人家,也稱得上是眷村的雛形(當時還沒有眷村);大家談的話、讀的書、聽的歌曲,都是與大陸有關的內容,所以小時候的張安樂對大陸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他還經常偷聽大陸對台灣的廣播。這怎麼可能,張安樂不愛中國?

我與張安樂的成長環境有幾分相似,雖然我沒有住過大廟或眷村,但周遭的大人們思鄉念鄉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學校上課時,老師把中國的地圖一掛出來,長江、黃河、長城……,我對神州大地充滿着神往,受到長輩的感染,我一樣思念着大陸的親人;我們這一代的外省人第二代,都是這樣長大的,怎麼可能,我們不愛中國!

1997年張安樂的母親董鏡桂(北一女教師退休後)自台灣回到大陸,選擇在深圳定居下來!那些年在台灣,有不少的外省人選擇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度晚年。我曾經接過一個來自台灣的電話,要我在廣西幫他找一間房子,他要回故鄉定居,因為台灣那一年旱災,民進黨輿論卻怪外省人把水給用完了!

張安樂的心中只有一個中國,1949年以後國民黨到台灣,以張安樂的說法,這是自家人的兄弟打架,打輸的一方就要服從打贏的一方,只有兩兄弟和好如初,才能共同建立一個美好安康的大家園。

張安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母親的眼淚!我認為,看見母親的眼淚是張安樂心中的痛,是對母親的虧欠!他不想母親再為他流淚,所以母親在哪裏他就在哪裏,2010年母親去世後,他就計劃回台灣去實踐他作為現代的一個中國人的終極目標──「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金門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兩岸關係歷史上有過獨特的經歷,筆者多年前隨團從廈門搭船到金門採訪,走進戰時坑道,參觀古寧頭戰史館,在縣長辦公室看到一幅當年兩岸炮戰金門滿目瘡痍的舊照片,非常震撼,因為巨大的歷史傷痛,金門民眾對和平備感珍惜。金門又曾經見證兩岸破冰協商,歷史性實現「小三通」。原來隸屬福建省的金門,自從實行「民選」以來,歷任縣長都是泛藍營出身,島上一幅面對大陸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巨型標語,已經成為吸引陸客觀光的景點。當時我有一個強烈印象,就是金門民眾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明顯不同於台灣本土意識。與此同時,我也留意到金門的經濟和建設,明顯落後於對岸的廈門。

    郭一鳴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