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前線醫生:對病人沒怨言 同事已盡全力

2022-03-07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3-07 at 10.13.09.jpeg

 第五波疫情來襲,不少公司安排員工在家工作。但一眾前線醫護人員仍然日夜堅守崗位,在醫院奮戰照顧病人。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公立醫院前線林醫生(化名)接受訪問時指,現時醫院內十分擠迫,「連雜物房都用來安置病人。」而急症室及隔離病房的醫護同事壓力已經「爆煲」,其他醫務人員都需加班到急症室幫忙看症。他說醫護人員儘管再辛勞,都不會對病人有怨言,希望各位住院及輪候的病人多多體諒,「一定不能給予疫症前最好的服務,但前線醫護已盡全力。」

20151211042602640.jpg

醫院內無分你我 加班助急症室「作戰」

連日在公立醫院作戰,林醫生說心理狀態平靜,「第五波就比起第二波就少啲徬徨,都了解病毒嚴重性。」林醫生是兩位幼童的爸爸,下班回家前都要自行清潔及消毒才可共聚天倫。幼子年紀太小,未合資格接種疫苗。林醫生說擔心總會有,但他相信作為醫護,責任所在。

外界指公立醫院已成戰場。林醫生說「無去到烏克蘭咁慘,最少未見到火箭炮。至於是否有如『打仗』?的確做多好多平時非日常的工作......不同病房有確診個案要處理,如何隔離病人?收合適病人?好多事情要處理。」林醫生說,雖然自己非駐急症室的醫生,但目前醫院內都無分你我,即管下班或休息時間都會加班到急症室幫手診治病人。

WhatsApp Image 2022-03-02 at 17.56.03.jpeg

雜物房都已放滿病人 讚香港人好合作

林醫生說就他所見,公立醫院內的情況連日來都未見改善,急症室整層已長期放滿病人,其他樓層都不惶多樣。「目前看不到輪候病人在帳篷或醫院外,因為移進醫院內,例如有部份安置在雜物房,雜物暫時放在其他地方,令原本擠迫的醫院更擠迫。要真的走進醫院才會發覺,情況並非改善得好厲害。」

他說,幸好前來急症室的病人大部份都好合作,尤其知道目前床位緊張,不少確診輕症患者在獲得面診照料後,都願意取藥回家休息。「對於病人一定無怨言,他們都是受害者,作為專業醫護人員要幫他們。」

林醫生說,認同輕症或無症狀的確診者,情況許可下盡量自我隔離,不要到急症室求醫,以減輕前線同事的壓力。如果有小童或長者在家,而又擔心他們的情況,可以自行添置合規格的血含氧量檢測儀器,「一般情況下血含氧量去到百分之97或以上,甚至100都比較放心,如果跌得比較低,當然要去急症室求醫!」

778c89cbeaf108cd89fe30647b1058fa.jpg

病人勿因怕傳染 延誤求診「小病變大病」

另一方面,林醫生特別提醒身體出現其他毛病的市民,不要因為擔心感染新冠肺炎而延誤求醫。「有個案原本病人盲腸發炎,但因疫情不到醫院求醫,最後整個腹腔含膿,甚至要切除盲腸及大腸!」

亦有個案,病人發燒多日,誤以為自己感染新冠肺炎,自行食退燒藥一段時間後都不見好轉才求醫。最後診斷出病情與新冠肺炎無關,是因身體其他器官受感染。林醫生說,病人早點求診,可以防止小病變大病,「除了留意新冠肺炎,亦要想想自己有無其他病患或不適,引起相似徵狀。」林醫生承認,要病人作自行診斷是十分有難度,但疫情下只能時刻提自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關注自己身體每一個小環節。

醫護「中」完康復又返工 望病人多多體諒

除了病人,林醫生說最擔心是急症室及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雖然有保護衣及裝備,但畢竟每日要接觸的病人太多,感染風險十分高。每日都見到有同事「中招」,康復又返回工作崗位。他們壓力早就「爆煲」,唯一發洩渠道只能在社交平台「放負」。林醫生說,見到不少新聞報導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不滿,亦都明白大家都擔心自己家人情況,希望各位住院及輪候的病人多多體諒,「一定不能給予疫症前最好的服務,但前線醫護已盡全力。」

WhatsApp Image 2022-03-04 at 16.26.08.jpeg

政府後知後覺、指引常變 前線無所適從

至於裝備,林醫生話體諒全球疫情下抗疫物資供貨緊張,當局或許未能提供過去一貫使用的產品。但他深深希望負責當局反思在抗疫資源調配上是否出現問題,「兩年前開始已有新冠肺炎,但當局一直無大量增加負壓病房,後知後覺...目前的方艙醫院是否不應用來隔離輕症病人?為何不改為將資源放在重症患者,讓多些地方作合規格的隔離病房,買多些呼吸機,才可真正協助前線抗疫。」

而政策及指引亦不要經常轉變令前線無所適從,「例如現時指病人無病徵就可出院。但病毒載量是否要好低才可出院?你又說要『清零』,好多時候會走漏一些還有感染機會的病人出去。」

林醫生說,公立醫院的前線醫護正同心協力抗疫,希望主政者都聽到他們的聲音,政策上盡量支援前線工作,資源投放在正確的地方。

延伸閱讀
  •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連同港大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等學者今日(7日)在報章撰文,就香港未來應對疫情提出建議,指沒有人會知道大疫症何時再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