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大隱隱於市者」──香港的竹
2022-03-09
AAA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它們生命力強,可以渡過嚴寒的日子。其中,竹有「節節上升」之意。中華文化不但賦予竹鮮明而生動的形象,而且活用竹作為各種建築物和用品的材料,例如睡覺用的竹蓆就是其中一例。古人用竹簡記事,雖然後來人們發明紙張,但紙張當中,仍有部分是以竹作為材料的。中國樂器笙、簫等都是以竹製成,故此有「絲竹管絃」一詞作為對樂器的總稱。中國人自古以竹作為藥材、食物;至於中國特有的大熊貓,也是以竹葉作為主要糧食,大熊貓與竹可謂形影不離。
我們可以在世界廣泛的地方看到竹的蹤影,至於位處中國南方的香港,雨量充足、動植物物種豐富,竹自然不會缺席,這裏常見的竹類植物有60餘種。
在香港這個都市叢林之中,最常看見竹的地方非工地莫屬,因為承建商興建高樓大廈時,每每用竹枝搭棚,許多海外旅客為此感到好奇。至於以竹命名的地方,更是可以輕而易舉想起幾個,黃竹坑、竹園、黃竹洋,大部分都因為附近本來遍佈竹林而得名。
香港的一些建築物,也參考竹的形象進行設計。樓高300多公尺的香港中銀大廈,其稜柱形設計靈感來源就是竹,寓意節節上升、生機勃勃,這枝在維多利亞港岸邊的「竹」,轉眼間已屹立了30多年,我們還可以在一張張的香港紙幣找到它的圖像。
以上舉的有關竹的例子只屬少數,如果要認真研究,香港與竹的關係用「千絲萬縷」來形容也算恰當。竹,藏身於香港的郊野、藏身於香港的經濟、藏身於香港的建築,「大隱隱於市」,無處不在。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