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美國印太政策排斥中國根本就是錯的

2022-03-18
 
AAA

 R.jpg

馬凱碩呼籲美國的印太政策應包容中國而不是排斥中國 昆西視頻

S.jpg

賈拉爾認為,美澳一些針對中國舉措不知會東盟,令東盟國家感到不適 昆西視頻

新加坡資深外交家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對美國智庫表示,中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在烏克蘭危機中保持中立是情有可原的。他指出,美國的印太政策聚焦於排斥中國,那根本就是錯的。

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美東時間16日晚間舉行“不是棋子:世界大國緊張局勢加劇中的東南亞”線上研討會。馬凱碩與印尼資深外交官賈拉爾(Dino Patti Djalal)在討論時,都提到美國在印太針對中國的排他性行動,讓東盟感到不適。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馬凱碩指出,我們將看到世界秩序回歸亞洲,因為中印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二十一世紀將與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完全不同,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很重要的是亞洲保持和平,和平應成為本地區的優先。亞洲保持和平40年是重大成就,但不能對亞洲和平想當然。

話題自然轉到當前最大的熱點烏克蘭危機。馬凱碩表示,東南亞國家對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感到震驚,認為這明顯違反國際法,這就是為什麼東盟國家支持聯合國有關決議。東南亞國家同樣擔憂,尚未完全走出新冠疫情隧道的世界將遭遇另一個重大挫折。區域國家還擔心烏克蘭危機可能進一步打亂美中關係。

馬凱碩表示,美國想要促使中國加入西方對俄施壓有情可原,但他懷疑美國能否設身處地從中國角度看世界。

馬凱碩分析,中國人是現實主義者。他們知道,即便中國全力支持美國對俄施壓,俄羅斯被消滅了,美中地緣政治競爭在今後十年到五十年只會更加激烈。雖然中國不支持、不讚同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但也不願加入削弱俄羅斯的運動,因為俄羅斯作為多極世界的獨立一方存在,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中國試圖小心謹慎地在烏克蘭問題上走中道路線,也是情有可原的。

馬凱碩認為,中國和印度走中道路線也許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他們可能起到與俄羅斯談判解決方案的中介作用。

談起美國的印太戰略,馬凱碩表示,東南亞國家都希望看到美國在本地區的強勁存在,但希望美國能夠更理解本地區。他認為,美國的區域政策有兩大錯誤:

首先,美國應當認識到,中國過去兩千年是東南亞的鄰居,未來兩千年還是鄰居,不管喜不喜歡,東南亞國家都不得不與中國共存。東盟提出的區域機制安排想包含中國,而不是排斥中國。美國發起計劃聚焦於如何排斥中國,那從根本上就是錯的,本地區沒有國家願意這樣。

他指出,以東盟為中心的機制為本地區取得和平和繁榮。美國比較明智的是,與包容性的東盟方法合作,而不是想產生替代性的方法,以繞過和削弱東盟,讓東盟邊緣化。

其次,美國手法在東亞能真正起作用的是經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將改變世界,美國提出的區域經濟倡議應當是區域國家都認可的,美國不重返CPTPP是錯誤的。

馬凱碩認為,美國應當在本地區玩經濟遊戲,而不是軍事遊戲。他說,美國從桌面移除的東西(區域多邊經濟機制)正是東南亞要擺上桌面的東西。在一個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世界,如果美國想要保持重大影響力,想要一個獲勝的戰略,就要玩經濟遊戲。不斷派航母和潛艇來,並不會改變本地區的歷史路線。相反,美國忽視區域經濟接觸,會在一二十年後,看到美國不願看到的後果。

任坎貝爾創建的亞洲集團高級顧問的賈拉爾指出,今後二、三十年,中國將是對印尼的機會有最大影響的大國之一。過去兩三年的民調顯示,印尼人相信對印尼最重要的國家已經從美國轉向中國。

曾擔任印尼駐美大使的賈拉爾指出,美國和澳大利亞在印太區域某些針對中國的舉措,沒有事先知會東盟國家,令東盟國家感到猝不及防,這讓本地區國家感到不適。他說,以東盟為中心的機制的有效性取決於東盟與大國有效接觸的能力。東盟不能因為一個大國去反對另一個大國,而需要與所有大國保持接觸。

賈拉爾指出,當美國將戰略扭鬥移植到印太地區時,中國與本地區的經濟接觸卻是無與倫比的。比如中國與印尼的貿易額十年間從400億美元增加到100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與印尼的貿易額只從250億美元增加到280億美元。中國在與東盟國家進行經濟接觸方面,包括在幫助東南亞國家建設基礎設施方面,比美國做得好太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