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抗疫討論不應「泛政治化」?
日前,港區全國青聯委員黃芷淵撰文,聲稱各界全力抗擊疫情的同時,部分泛政治化的口水之爭仍持續,又指有人刻意將「動態清零」和「與病毒並存」對立,製造政治分化;另外又有人不願承認疫情現狀與挑戰,卻天天口誅筆伐,製造偽命題式的爭議。閱畢此文之後,雖不知對方所指的「有人」是誰,但仍深感如鯁在喉,遂撰此文論析之。
先說黃小姐提到的「泛政治化」,本義是討論非政治學領域的話題時,在非必要情況下牽扯到政治相關因素。然而,當大家在討論香港的防疫策略和措施時,往往不會只是從純粹的醫學角度,去探討何種手段能最有效地減低感染率、重病率和死亡率,而是會考慮可行性,當中又會把成本乃至經濟影響,作為可行性的考慮因素,亦會探討政府作出某項抗疫決定時,究竟受了甚麼因素影響,當中亦必然包括政治方面的因素影響。
以港府近日暫緩的「全民強檢」為例,需要投放多少資源和人手、市民願意配合全民檢測的程度、能否防止有人逃避檢測、完成檢測需要多少時間、強檢須否同時實施「封城」、如要「封城」是否可行、「封城」對香港和社會各個階層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現在推行全民強檢,香港是否有足夠隔離措施收容確診者,這些都是考慮因素。
另一方面,政府為何最終決定暫緩,原因表面上可能像黃小姐所言,「香港早已錯過防疫的最佳時機」,但是提議「全民強檢」的聲音,早在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初已經出現,而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兩年,即是現屆港府有近兩年時間作出超前部署,藉此防範疫情出現大爆發。如此一來,我們便須思考一下,為何港府會錯失防疫或至少是「全民強檢」的最佳時機呢?
是因為有人曾宣稱「全民強檢」不科學,所以一直對此持抗拒態度,最終以拖字訣拖到錯失最佳時機?是因為有人迷信「全民強檢」必須配合「封城」,而「封城」會觸碰到某些山頭利益,錯失最佳時機是某些山頭利益者施壓的結果?還是因為有些人從一開始,便想仿效西方主張的「與病毒共存」,於是坐等防疫最佳時機錯失,以便他們在疫情失控的現實下,兜售香港改行「與病毒共存」的主張?
正因如此,本來香港抗疫策略和措施的討論,本來便必然牽涉到政治,根本不存在所謂「泛政治化」的問題,所謂「清零」還是「共存」的爭論亦是一樣。事實上,「動態清零」某程度上亦是「與病毒共存」的一種方式,因為國家在實施「動態清零」的同時,病毒依舊在地球上的其他角落散播及存在。我們之所以將「清零」與「共存」視之為對立,是因為大家口中的「與病毒共存」,其實是指現階段放寬社區防疫和入境者送往隔離的措施,任由病毒在本國或本港的社區內擴散。
在此情況之下,「清零」與「共存」的爭論,便往往不只是涉及Omicron的毒性問題,還涉及疫苗接種覆蓋率和有效性的問題、新冠口服藥的有效性和費用問題、現階段放寬放寬社區防疫和入境者隔離的措施之後,公立醫療會否進一步被擠兌的問題、病毒未來若再變種而毒性加強,屆時該如何防範的問題,甚至是本港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的話,究竟會觸碰誰人奶酪,改行「與病毒共存」將會有誰得益的問題。
是故,黃小姐認為「清零」還是「共存」爭論,並非完全對立的政治立場之爭,這一點絕對沒錯,但是香港是否打算現階段便實行「共存」,背後便涉及現屆港府的管治思維,其決策亦可能受着某些界別及其代理人的影響。讓人費解的是,黃小姐在文中既沒剖析香港現階段實行「共存」的可行性,亦沒探討為何有人樂此不疲地提議現階段實行「共存」,只有空泛地宣稱要疫情絕對「清零」是不科學、不現實,而在同一時間,一河之隔的深圳已在推行各類嚴格防疫措施之下,逐步實現各區清零。
由於黃小姐這段說話有點語意曖昧,她便似乎應該回答一下:所謂的疫情絕對「清零」,是指香港本地個案變回零確診乎?她口中的不科學,究竟是指甚麼?是指純粹從醫學角度而言,香港已再無任何手段,能令本地個案變回零確診嗎?如答案是的話,當日武漢的疫情跟香港疫情一樣嚴峻,後來成功「清零」又是不科學乎?黃小姐口中的「不現實」,其實又涉及了甚麼現實因素?
由是觀之,抗疫討論的確不應淪為口號立場之爭,但在沒有理據支撑下,作出「不科學」的斷言,亦不會令其評論變得更有營養。更重要的是,香港採取何種抗疫策略,乃至當初為何會錯失扼殺疫情於萌芽時期的討論,本身便是一個涉及政治和管治的話題,每一個評論的遣詞用字,如黃小姐文中的「不現實」,亦其實已暗藏着某種立場,甚至是意識形態,動輒拿「泛政治化」當貶義詞來用,不會令自己的論點變得更有道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