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出口冰火兩重天 業界憂未來六大變數
過去兩年美國對華出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一方面是商品對華出口火爆,創出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是服務對華出口冷卻,嚴重衰退。美中貿易業界擔心,未來美中經貿關係在兩國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依然面臨懲罰性關稅、非關稅行動、烏克蘭危機、新冠疫情等六大變數。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5日發布2022年美國對華出口年度報告。根據這份報告,2021年美國對華商品出口增長了21%,達到1492億美元。在油籽和穀物(219億美元)、半導體及其元件(141億美元)、石油和天然氣(120億美元)、醫藥(79億美元)、汽車(63億美元)等商品出口增長的推動下,美國對華商品出口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中國依然是美國僅次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出口市場。
另一方面,依據最新可得的年度數據,2020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比上年減少了33%,為370億美元。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數額,反映了新冠疫情對國際旅行和教育的破壞性影響。尤其是中國訪客來不了美國,令美國從中國訪客獲得的收益從上年的99億美元降至不到14億美元,降幅高達近9成。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給美國帶來的收益也減少近兩成。
中國成為美國服務產品的第六大出口市場,比上年下降兩個位次。2020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最大的領域是教育(116億美元)、工業程序使用費(45億美元)、金融服務(19億美元)。引人注目的是,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版權費等過去十年顯著增長,影視分銷收入十年內增加近140倍。
在美國對華出口支持的就業方面,2021年美國對華出口支持的美國就業崗位數量85.8萬個,估算比上年減少5%。儘管美國國會議員經常抱怨就業機會流失中國,但美國對華出口在超過300個的美國會選區支持就業機會超過1千個,在8個選區支撐就業機會超過1萬個。
對華出口支持的就業崗位中,一些最積極的變化發生在美國的心臟地帶,那裡的農產品主導著出口。隨著中國取消結構性農業貿易壁壘,並提供關稅減免,以實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購買承諾,美國農民和牧場主從對華出口農產品中獲益良多。
儘管美中關係在高科技產品領域大多被描繪成競爭關係,但美國企業通過向中國出口先進的半導體,支持了美國至少十幾萬個就業崗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中國為美國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場。僅2020年,中國從世界各地進口了價值近3800億美元的半導體。美國的芯片出口以俄勒岡州為主,占美國芯片對華出口的一半以上。
美中貿易委員會主席艾倫(Craig Allen)表示,就業數據顯示了問題的複雜性。儘管強勁的商品出口提振了美國各地許多社區的就業,但旅遊和與之相關的服務行業的衰退非常嚴重,導致美國對中國出口支持的就業總量同比下降。
艾倫指出,美國國會審議的有關中國的法案數量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美國對華總體政治態度也越發消極,沒有人知道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但他強調,最重要的是,對華出口幫助美國各地的一系列行業保持盈利和競爭力;還創造了大量的美國就業機會,從旅遊業者到愛荷華州的農民和農場主,從俄勒岡州的芯片製造商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創新制藥商。
在USCBC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艾倫表示,未來影響美中經貿關係的因素很多,目前看影響美國對華出口的因素有六個方面的變數,很難預測:第一,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是否還將繼續?第二,現行施加的懲罰性關稅是否保持?第三,美方會否施加新的關稅?第四,美國國會和政府的更多行動,會否招致中方更多的報復?第五,美國是否因烏克蘭危機對華實施二次制裁?第六,新冠疫情反覆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國遊客和學生來美的影響如何?
艾倫表示,希望美方在考慮更多措施以加強美國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考慮這些措施對於美中經貿關係的影響,以及對於美國的工人、農民、牧場主、消費者的影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