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全民快測後便可放寬抗疫措施嗎?

2022-04-11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23.jpg
雖說李家超辭任政務司司長,並宣佈角逐行政長官,成了媒體焦點,但是香港近日推行為期三日的「全民快測」,其實亦是值得注視。為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記者會指出,過去兩星期的呈報個案,不論是核酸檢測陽性或快測陽性,都有下跌趨勢,若政府無呼籲市民做快測,相信數字會繼續下跌。她又表示,若三日快測陽性呈報數字上升,但非大幅上升,代表行動成功抽出無症狀個案,對稍後放寬防疫措施更有信心。

可是不諱言的說,特首這番言論,實在難以苟同。首先,政府近兩周的檢測陽性和快測陽性數字,雖是有所回落,但是市民快測呈陽的數字,主要依賴市民主動申報,所以官方數字是否回落,未必能反映香港疫情的實質情況。另一方面,每日死亡個案數字雖亦有所回落,但是回落速度遠低於官方的檢測和快測數字。如病毒致死率本身沒多大變化,便只能反映官方公佈的確診數字,低於實際感染數字。

所謂全民快測,亦是同樣道理。由於是依靠檢測呈陽者主動申報,所以三日快測呈報數字上升,只能反映政府呼籲下,找到願意配合市民當中的無症狀個案,那些不願配合做快檢,或者做了快檢發現呈陽性,但是不願向政府申報的感染者,根本不會呈現在官方數字當中,亦意味着政府根本不能透過今次全民快測,揪出所有無症狀感染者。

換言之,全民快測的結果,即使沒令官方確診數字大幅上升,也不能如實反映香港每日新增的感染數字,同時不能找出社區內可能存在的隱形傳播鏈,並將其予以切除。政府若根據此一快測結果作出評估,並在未有找出並切斷所有社區內的傳播鏈之前,便認定疫情已經轉趨緩和,於是在4月20日後如期放寬防疫措施的話,便有機會造成確診數字反彈。

更值得注意的是,防疫措施分為兩種,一種是內防反彈的社交距離措施,另一種是外防輸入的入境隔離政策。如是者,特首口中的放寬防疫措施,究竟是指哪一種呢?若是放寬入境隔離政策的話,便要視乎放寬入境的國家疫情如何,因為無論今次全民快測結果如何,能否反映實際疫情,抑或是本地個案最終真的成功清零,只要海外疫情依舊嚴峻,放寬入境隔離政策,便會存在輸入個案傳入社區的機會。

畢竟,接種過疫苗不等於絕對不會遭受感染,更不要說之前的文章已經提到,Omicron已出現新變種「XE」,初步證據顯示,新變種病毒傳播率較原本的Omicron高一成,而西方由於已不打算清零,即是病毒未來必然在交叉感染的情況下再出現變種,意味着有市民即使曾經染疫,痊癒後仍有機會再次遭受感染,部分專家宣稱第五波疫情後能達致所謂的「自然免疫」,亦是根本不可能出現。

由是觀之,由於全民快測未能實際反映疫情,香港若是仍以清零及對內通關為首要目標,便應在疫情轉趨緩和之後,正式推行全民強檢,並將確診者送往隔離,等到社區內的傳播鏈正式被切斷之後,才放寬內防反彈層面的社交距離措施。至於外防輸入的入境隔離措施,即使重點人群的接種率達致9成,仍是不太適宜放寬,否則病毒只要一有變種,香港便必然出現第六波、第七波疫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