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這次行政長官選舉的啟示
五年多前,被調侃「不嫁又嫁」的林鄭月娥參選並當上行政長官。今年7月,她將升任「林老太」。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已宣佈參選,人大常委譚耀宗當李家超競選辦主任。李家超或會成爲唯一參選人和下一任行政長官。
此外,這次選舉也給社會以下啟示:
一)過去20幾年,香港存在一個願充當外部勢力代理人的反對派。選舉是他們進入建制和企圖奪權的主要途徑。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本地仍有反對派人士。但法理上,他們已不再是一股參政勢力。
一些觸犯法律的人離開香港;樓價上升也爲港人選擇移居海外提供更多的便利。
與歷史水平比較,每年移居海外的港人不應超過5萬。但2020年中至21年中,香港外流人口遠超那個數字。
事情發生在主權回歸近一代人時間後,頗值得思考和總結。
現在,香港進入主權回歸「50年不變」的後半段,「愛國者治港」機制已確立;這次特首選舉反映了新選舉和政治模式確立的事實。
香港政治機制不模仿西方模式,未來更會強化行政主導和管治效率。
二)李家超的公務員背景有利貫徹行政主導。近年,警隊忠誠度經受了考驗;李家超則曾在警隊工作多年。
港英政府時期入職警隊成了李家超履歷的賣點。但港人接受,中央了解和信任才是他成爲候選人的關鍵因素。
林鄭「好打得」。而未來,政務官「好打得」和“忠誠”的標準都會比以前更高。
三)李家超宣佈參選時提出以結果導向解決問題、提升香港競爭力和奠定發展穩固基石的工作目標。
同時,香港也面對一些未曾經歷過的風險和挑戰:
(i)香港正面對第五波及後的新冠疫情。戰勝不了疫情,就無法提振本地就業和消費。
現在,香港在許多領域並不領先;而是避免落後。
對前途沒信心和有壓抑感是普遍的現象,是需要正視和解決的社會問題。
(ii)美國通脹加劇,貨幣政策趨緊,美股波動增大,美國有滯脹風險。
內地穩樓市,一些地區房價不升也不跌,結果交投萎縮,樓市財富效應消失。加上疫情,中國就業和消費市場受壓。
若刺激樓市,投機熾熱,樓市泡沫又會變得更嚴重。
雖有較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和政策空間,中國經濟今年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那些都是香港經濟不得不面對的外部環境。
(iii)俄烏危機持續。中美爆發經濟戰爭的可能性很高,甚至只是時間問題。
爲延續霸權,美國遏華反俄。海峽兩岸統一卻勢在必行。戰爭波及香港的風險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
在大變局中,香港要與國家同步。繼續當中國境內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挑戰比以往更嚴峻。
風險就是不確定性。若能預見未來,許多災難都會避免。準確預見未來卻是困難的,而那又涉及新特首能否實現他的工作目標。
四)過去25年,香港經歷了四任特首,任期中位數是6年,導致政策延續性低。
政府施政報告容易給市民留下「一個和尚一本經,一個將軍一個令」的印象。
香港應有一種機制:超越每屆政府任期的願景或規劃若獲得社會廣泛共識,可進行立項,甚至上報中央,以後歷屆政府持續貫徹。
以結果爲目標,不張揚沒把握做到的事情。言必行,行則必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