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兩地通關無期 李家超沒開「空頭支票」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最近表示,若當選將立即與內地溝通,爭取恢復兩地正常通關。此話一出,重燃了一些港人對通關的憧憬。但香港與內地的抗疫政策客觀上已經「貌合神離」,加上中共二十大前夕,北京官方最近更加強化「動態清零」,甚至喊出必須旗幟鮮明反對「與病毒共存」思想的口號,兩地今年要通關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洋裝雖然穿在身,祖國卻多年未親近。」新冠肺炎爆發之後,絕大部分港人已經長達兩年多沒有回內地。隨着香港疫情趨緩,逐步放寬社交距離,加上即將登場的李家超擔任政務司長期間專門負責兩地通關事務,而且表態「我會立即展開(磋商)」,令一些港人相信通關有望。
4月21日,香港經濟民生活動局部恢復,北京《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香港穩控疫情,絕非「自然而然」發生,更不是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躺平」帶來的,必須堅持「動態清零」,謹防反彈,並且強調堅持「動態清零」是和內地通關的必要條件。
雖然特區政府表面仍然奉行「動態清零」,但自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暫緩全民檢測,放寬外國入境限制,公佈讓社會回歸正軌路線圖,實際上與中國式的「動態清零」已經漸行漸遠,某個程度更接近新加坡式的「病毒共存」。
經歷第五波新冠肺炎的狂飆,一百多萬市民確診,絕大多數居家隔離痊癒,再目睹上海「封城」的種種亂象,全民檢測更加難以在香港推行——實施全民檢測必須「封城」或「禁足」才有效果,沒有全民檢測就難以清零。事實上,在不少港人眼中,「與病毒共存」和「躺平」是兩碼事,而且不少接受了「與病毒共存」的觀念。
過去兩年,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無可爭議在全球抗疫戰贏得了上半場,但進入下半場,面對傳染力強、病情輕微的Omicron,隨着疫苗的大規模使用,國際上絕大部分國家已經逐步放開,是否應該「與病毒共存」即使在內地也引起爭議。尤其是上海「封城」一個月,不但嚴重衝擊經濟,而且衍生很多次生災害,質疑「清零」的聲音在內地也不小。
但最近一個月,內地主要官媒接連發表評論為「動態清零」護航。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更發表長篇文章,強調「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是最高領導人作出的重大決斷,要旗幟鮮明反對當前一些所謂的「病毒共存」等錯誤思想和「病毒流感化」等錯誤論調,鞏固防控成果,迎接中共二十大。
熟悉內地政治語言的都知道,「旗幟鮮明反對」是非常嚴厲的重話,並且與二十大、「兩個維護」掛鉤,顯示「動態清零」涉及到社會穩定,已經上升為政治高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年底的二十大之前,甚至明年三月的全國兩會之前,「動態清零」不可動搖,能夠調整的只是具體戰術手段。
《人民日報》說得很清楚,堅持「動態清零」是和內地通關的必要條件,但事實上香港不可能做到「動態清零」,今年要通關是不可能的任務。作為特首大熱,李家超當然必須表態「立即推動」通關,但如果仔細研究其講話,其實他也深知當中的困難。他說,會坦承向內地解釋香港的現實情況,並了解內地的要求,冀找出方法,並建立有共識、能有效溝通的氣氛,爭取恢復兩地正常通關,「我會很務實地去推展這件事,我知道是有挑戰的。」
由此可見,李家超的風格比較務實,不會畫大餅,開空頭支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