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同為香港開新篇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上星期公布了政綱。觀察香港各界近日的反應,可謂好評如潮。顯然,市民都熱切期待,在實施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之後的新一屆政府,能夠實現大亂之後的大治,同為香港揭開新的發展篇章。
眾所周知,李家超是在提名期開始後才表達參選意向的,撰寫政綱顯得時間緊、任務重。僅從篇幅比較,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當年提出的政綱大約2萬字,而李家超的政綱只有大約九千字。前特首梁振英的政綱長達27000字,是李家超的三倍。
如果比較關鍵字,就「更有意思」了。李家超提到「團結」11次(林鄭只兩次提及)。但他只有23次提及「我」,比林鄭月娥少了足足150次。可見,李家超非常強調「我和我們」共同解決發展問題的精神。
最近這些日子,我們可以看到他馬不停蹄與選委、政黨及團體代表會晤。聆聽社情民意的過程,也就是思考及撰寫政綱的全過程。
縱觀李家超的政綱,可看出他不是一個信口「開空頭支票」的人。事實上,他沒有西方式選舉常見的漂亮詞藻,也欠缺令人腦洞大開的灼見。務實貼地是最大的特點,「以結果為目標」貫穿整個政綱。例如,在房屋供應上提出加強統籌,成立「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審視和研究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亦會設立「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審視生地變熟地的流程等建議。簡而言之,李家超承諾如果當選,將會帶給香港市民一個「會做事、做成事」的政府。
可以預期,他在未來將「快刀斬亂麻」,坐言起行,謀定之後必有作為。他帶領的團隊,將擯棄以往的繁文縟節以及不作為或懶作為的「衙門陋習」,全面提升管治班子的執行能力。
這也是一份「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政綱。李家超明確提出建立關愛社會,落實合併長者生活津貼,優化長者社區照顧計劃,提出解決跨代貧窮千人試驗計劃,用政府、企業及非政府組織涉及方案,解決劏房問題,制訂青年政策及發展藍圖,提供就業機會,盡皆為民解困的措施。
除了從速解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李家超還在政綱中展現出前瞻意識。他提出要提升香港的綜合競爭力,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方,發展香港成為創科中心。李家超亦提到要同時利用北部都會區和大灣區達到協同效應,成為經濟再起飛的引擎。
由於前些年的社會動亂,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香港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李家超強調「講好香港的故事」,正好可以挽回國際社會對香港這個法制之區和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我們堅信,有國家作後盾,與全世界接軌,香港將變成更有活力、更加和諧包容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