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沒人關心經濟」為何引發共鳴?

2022-05-23
 
AAA

 shutterstock_2154392867.jpg

這兩天,一篇題為「除了胡錫進,沒人關心經濟了」的網文突然走紅,引起很多人共鳴。

這篇文章列舉了《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近來談經濟的系列言論,感慨「胡錫進可能是這一段時間最關心中國經濟的大V和民間精英,但其他人去哪了?」

文章質問,「最應該為中國經濟的鼓與呼的本應該是經濟學家,但我們的經濟學家在幹什麼?」「在為中國經濟疾呼的問題上,中國經濟學家做的說的遠不如胡錫進。胡錫進當然也會講辯證法,但他的標題和文章的『標紅』至少沒有彎彎繞」,「連胡錫進都不如,這並不算是一個多貶低誰的話,在這段時間裡,中國的經濟精英們,比胡錫進強得並不多。」

文章稱,這段時間,甚至知識分子和企業家們也不「操心」經濟了。知識分子很委屈很無奈,覺得自己一直在苦口婆心,不僅沒人聽,還可能讓自己陷入輿論風波;企業家也累了,說幾句操心經濟的真話,沒有實質回應也就罷了,現在互聯網上流行的政治正確是,誰去抱怨自己的企業經營和生計艱難,立即就湧出一大批人罵你「不顧全大局」「生命大於金錢」「企業做不好不要怪政策」「唯利是圖的資本家破產了最好」,他們還能說什麼還敢說什麼?

「還有一個詞叫麻木,4月你關在家裡關心了一個月經濟,滿以為別人和你一樣都把經濟當作天下最重要的事,但到了5月發現自己大錯特錯。既然剃頭擔子一頭熱,既然經濟並不是那個所有人都想要顧全的『大局』,那大家就各自散了,回家關心自家的『小局』吧。」

這篇文章之所以走紅,主要因為它反映了眼下很多人對經濟和社會遲遲不能恢復正常的焦慮和無奈。今年3月以來,冠病疫情在吉林、上海、北京、四川等地蔓延,導致不少地方處於封城或半封城的狀態,不僅嚴重衝擊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收入和對未來的信心。

中國官方上周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工業、服務業、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4月份都出現了明顯下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4月失業率升至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其中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8.2%,創有歷史數據以來最高。

在封城50多天的上海,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8.3%,幾乎腰斬,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和去年同期相比更下降61.5%。5月以來,北京多個區域處於半封城狀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肯定也不會好看。

北京市前天宣布再發四條措施,進一步從嚴從緊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其中包括:朝陽區、丰台區、房山區、順義區、海淀區實行居家辦公,其他區進一步降低到崗率,減少人員流動;堅持非必要不聚集,降低人員流動,全市居民減少外出,落實不扎堆、不聚集等防疫要求。

過去一個月來,北京市官方媒體的主旋律就是如何嚴防疫情蔓延,核酸檢測也成了絕大多數居民每天的「必修科目」。在這個大背景下,人們除了一日三餐和疫情外,別的都已無暇顧及,就算想顧及也無能為力。

於是,那些重視經濟和民生,恢復市場信心的呼聲常常被淹沒,這篇「沒人關心經濟了」的文章自然引起了廣泛共鳴。還有人擔心,再這麼耗下去,不僅疫情可能防不住,官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也將淪為空談。

但要說官方不重視經濟,顯然是以偏概全。多年來,發展經濟是中國執政黨應對一切挑戰的基礎,所謂「大發展小問題,小發展大問題,不發展全是問題」,也是中國各級領導層的共識。官方如不重視經濟,無疑是自廢武功。

中國總理李克強上周在雲南召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12個省政府負責人座談會,其中10個省經濟總量居中國前10位。李克強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畢;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挖掘政策潛力,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不過,人們擔心的是,雖然高層一再強調疫情要控住、經濟要穩住,要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但上海、北京等地封城、半封城以來所付出的代價着實不小,長此以往,保經濟、保就業目標恐怕難以實現。

美國彭博社近日發佈智庫預測稱,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最低可能只有2%。果真如此,中國在國內外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沒人關心經濟」可能誇大了現實,但公眾對這一話題產生的共鳴和擔憂,卻是真實的,需要官方認真對待並儘快找出解決之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