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勇:香港青年難覓上升通道是香港最深刻的深層次矛盾

2022-05-23
楊華勇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23 at 5.48.10 PM (1).jpeg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到底是甚麼、應如何解決,至今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以至於給人一種感覺,這個詞語是專門為香港而設。在4月12日李家超團隊舉辦的網上交流會,有選委直言不同意經濟民生是本港最大深層次矛盾,並說歷史與國情教育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事實上香港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環環相扣,不能偏重任何一方面。

香港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中,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化、空心化日趨嚴重,地產經濟獨大,中小企業失去生存空間,久而久之,社會漸失活力,中產向下「淪陷」,青年難覓上升通道,階層固化,跨代貧窮嚴重,社會矛盾不斷產生。其中跨代貧窮嚴重,與此相關的是香港青年無法向上流動,形成跨代貧窮、跨代階層固化、跨代青年難覓上升通道、跨代中產向下「淪陷」等最深刻的深層次矛盾。

李家超先生的政綱關注青年的社會流動性,提倡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制定更全面的青年政策和藍圖。香港房屋與青年問題息息相關,李家超先生已正視此問題,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有恒產者有恒心,這才可以重建青年希望,扭轉他們一無所有、政治乏力、理想幻滅之感。

香港年輕一代的抱怨,最普遍的有兩個,一是居住環境,這包括樓價高企,置業困難;第二是晉陞機會少,也就是向上流動的機會低。

對於大部分香港青年人而言,買樓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他們甚至更羡慕父母一代的經歷。現時最吃虧,最煩惱的是住在公屋的第二代,他們不比已有產業家庭的第二代。現時一個中產家庭,如果有兩三個500至800呎單位,下一代可以繼承的產業,隨時比下一代畢生的收入還要高,但基層的下一代畢生就完全活在另一個世界之中。

高樓價和高租金的後果除了是讓年輕人負擔重,居住環境不理想外,還影響年輕人的發展空間,例如創業意欲低,不敢轉工轉行等等。今時今日,已充分凸顯一定要從速把解決住屋難的頑疾,提升到重要的生死存亡的高度。

C.jpg

特區政府已為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構思興建「青年宿舍」,然而,計劃延宕九年,七個合共能夠提供3,300多個宿位的項目當中,至今只有香港青年協會營辦的大埔PH2正式入夥,惟只有78個單位,且平均租金達5,000元,被指根本無助青年擺脫困境。政府應該大量增建公營房屋,包括大幅度放寬入息限制至香港青年也可申請的出租公屋。另一方面。若將備用的方艙醫院改作青年宿舍用途,對解決在職青年住宿問題可起即時功效。當中,以啟德社區隔離設施的規模較大,設施樓高四層設有約3000個房間,亦設有升降機。 若新一屆特區政府將啟德設施一半改作青年宿舍用途,另外一半改作過渡房屋,則上任後旋即解決過千青年人的住宿問題。對於新一任特首百日政績來說,是個好開始。

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出第四大綱領「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他並提出試驗計劃,為1,000個住在劏房的初中學生提供培訓及學習機會,由政府、企業及非政府組織一同設計方案、活動計劃及提供培訓,由企業家或社會人才擔任導師,協助他們裝備自己,預計試驗計劃為期兩至3年,其間會檢討,衡量成果。驟眼看來,這項港版「千人計劃」與內地在2008年啟動的「千人計劃」相仿。可是細看之下,兩者無論在目標、規模和執行上均相去甚遠。港版「千人計劃」上是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短期就業措施,相比之下,內地的「千人計劃」更具戰略眼光,其宗旨是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的人才創業。筆者認為,內地版的「千人計劃」才是提升創新科技的大路,港府可借鑑內地版的「千人計劃」,而且不止是兩至3年的短期計畫,而應該長期持之以恆。

政府2016年5月起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旨在鼓勵低收入家庭在職成員就業自力更生,政策設計原意是特別關顧有兒童及青年家庭,以促進向上流動,減少跨代貧窮為目標。當局應簡化計劃申請程式及手續,例如:工時及工資文件要簡化,免僱主簽名,放寬申領期至一年,免卻申請人每六個月須向僱主索取薪金證明書等,讓更多貧窮青年得到幫助,促進向上流動。

香港近年出現「窮忙族」一語,源自英文的Working Poor,意指「在職貧窮」的一群,但最近在職貧窮更有惡化趨勢,青年在勞動市場中處於較弱勢位置,往往較難在社會流動階梯向上移。新一屆政府若決心解決在職貧窮問題,建議推行「負稅率」制度,以「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受助住戶獲資助後總收入的目標,達致政策介入後「零」在職貧窮,確保青年在職貧窮獲得有尊嚴的基本生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社會需要加強對少數族裔的教育和提倡共融。這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少數族裔下一代了解自己作為香港市民的義務和權利,要多關心和支持少數族裔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同時,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性的環境,讓少數族裔感到被代表和重視。通過讓少數族裔青年融入香港社會,他們可以感受到成為香港人的歸屬感,並培養愛香港的價值觀。。

    歐陽鳳盈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