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出發》持續胃不適 切勿輕視
作者: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胃癌在2019年的新症數目排行第六,約有1,300人患上胃癌;而死亡數字同樣排行第六,接近600人在該年因這病過世。
胃癌數字高企,相信主要和亞洲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一定關係。我們試看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事實上亞洲人的吸煙比率相對於西方國家仍屬於較高。另外,亞洲人亦普遍吃較多醃製食物,醃製食物在中、港、日、韓都相當普遍。而香港人飲食西化的情況,持續了很多年未見有太大改變,主要是多肉少菜,相信這也是胃癌數字未見回落的其中一個原因。
胃癌早期(第一、二期)沒有明顯症狀,患者本身是比較難察覺的。平日我們所見第一、二期的胃癌病人,大多是在身體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所以,每一至兩年接受一次身體檢查,當中包括胃部內窺鏡檢查,對於發現早期胃癌是有很大幫助的。
若胃癌在早期沒有發現,隨着病情進展,病人大多會開始覺得飽飽滯滯,胃口欠佳,胃脹及肚脹等。到了胃部的出口開始出現阻塞,病人更會經常作嘔,甚至更嚴重的若腫瘤出血,病人會有貧血、吐血、大便帶血變黑等較嚴重的症狀。
要注意的是,都市人胃氣脹(bloating)十分普遍,而胃氣脹的成因有很多,可能是消化不良、胃炎等,也可能是胃癌。而胃癌引起的胃脹,和一般的胃氣脹在主觀感覺上是沒有差別的,所以絕不建議經常胃脹就當作自己是胃氣脹,若胃脹持續的時間長,譬如一個月仍未減退,應該盡快諮詢醫生,接受適當檢查。
醫生大多會先安排一次直接的內窺鏡檢查,看看胃部是否有潰瘍或腫瘤等,有的話就要取出相關組織進行化驗,看看是否惡性腫瘤。萬一真的發現有惡性腫瘤細胞,便要再進一步做影像檢查,看看腫瘤細胞有否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以期數來說,胃癌若已轉移至其他器官例如肝、肺、腹膜等,即屬於第四期,亦即晚期。雖然是晚期,但現時仍有不同療法可供選擇,最重要是先看看病人的身體狀況,然後選擇最適合的療法。病人應積極治療,千萬不要得悉自己患上晚期胃癌便絕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