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與其讓利予民 不如放權便民

2022-05-30
施永青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
 
AAA

 $$$.png

中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多項指標都偏離正常軌跡。李克強總理覺得問題嚴重,召開了一次逾10萬人參加的「穩經濟大盤」視像會議,希望動用舉國之力,扭轉經濟下行的勢頭,勢要把多項經濟指標,包括用電量、鐵路貨運量與銀行貸款量等,拉回合理空間。

為此,李總理推出了33項穩經濟的措施,其中不少涉及大量讓利予民的措施,包括要銀行減貸款利息,加存款利息。此舉既可以減少企業的成本負擔,同時亦可以增加人民的消費能力,損失的只是銀行(國有的)利潤。市場預期,央行今後還會進一步減息與降準,以讓企業可以及時獲得資金去填補缺口。

另一方面,政府還會容許企業延繳社保(類似香港的強積金,但比重高很多)。這樣,企業就可以更靈活地調動手上的資源去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此外,政府又推出了多項減免稅費的措施,以刺激消費,增加內需。

然而,這些讓利措施,都會增加國家的財政開支,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導致國家的財政容易出現赤字。因此,此類讓利措施只能用於救急,並非長遠之計。

商界當然不反對政府讓利,但做生意的人很明白,錢只能從市場中賺回來,不能純靠政府讓利。因此,與其要求政府增加讓利的幅度,不如提供給企業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有一個更靈活的活動空間,去適應當前轉趨嚴峻的經濟下行形勢。

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好的成效,並非因為政府向民間讓出了很多利益。中國政府當時很窮,根本沒有多少利益可以讓出來給人民。中國政府當時做的最對的是放權,就是把一些原先要經中央批核的事情,交由地方自行判斷與取捨。中央肯管少一些,讓地方管多一些,政府辦事就會反應快一些,切合實際多一些,效果自然亦會好一些。

政府放權後,政府機關可以精簡架構,官員下海從商,作實體經驗的貢獻者,而不是做經濟體系的寄生者。社會上有部分精英不做官了,改去創業了,社會的積極性就可以大量地釋放出來。

當時中央的態度十分明確,「發展是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民間於是大舉去捉老鼠,不用花精神去分別貓的顏色與貓捉老鼠的方式。民間的發展有空間,創意就大發;民間的勞動成果獲得法律的保障,民間的積極性就大增。這是外國制裁中國起不了作用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向地方放權,效果可以比讓利措施更好,企業只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與更好的營商環境,企業就會把握機會去擴充及招聘人手。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普遍不弱,只要他們少受點羈絆,一定可以自謀生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AM730》

 

 

延伸閱讀
  • 官方出台的種種促消費政策,只能治標地提升消費體驗;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對提振消費信心也只是隔靴搔癢。要釋放消費潛能,就得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就業、提振收入,才能打消民眾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擔心消費會「掏空錢包」「透支需求」。

    陳婧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