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GIS協助救災防洪

2022-06-15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6-15 at 11.25.04 AM (1).jpeg

近年來,極端天氣變得頻繁,繼今年三月份氣溫位列有記錄以來最高之後,五月份又錄得自1917年以來最低的氣溫紀錄。天文台預測今年的熱帶氣旋和總雨量都是「正常至偏多」。為作好防禦,以減少風暴潮和風浪對沿岸低窪或當風地點的影響,除要改善工程設計和建造,以及加強管理措施,政府各部門的災害協調工作,更是不容忽視。

台灣每年經歷颱風吹襲的次數較香港多,它們的經驗值得借鏡。當地早已運用3D地理資訊系統(GIS)協助救災防洪,透過模擬災難或洪水降臨的不同場景,當地的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不單可操練如何救災,包括資源調配、疏散支援、救助物資分配和運送路線等的部署和步驟;更和全台灣22個市縣內的緊急行動中心(EOC)同步,一起分析災難的風險和準備預防措施。GIS平台除可檢視不同地形以計算洪水的水深外,還可顯示該處的人口(例如長者或幼兒佔多的社區)和需要保護的資產(基建、主要幹道、學校)多寡等,並評估鄰近的避難所位置和可接收災民的數量,以及應急物資分布等。

而3D的GIS平台更可呈現數碼地形模型(DTM),以20米乘20米網格展示地形和非地面資訊(如架空鐵路和橋樑),再套上衞星圖像、街道圖和3D建築模型,以及全島閉路電視(CCTV)的即時視頻,令防洪演習期間,現場的行動單位之間有更佳的溝通和協作,同時可估算洪水對建築物和交通可能造成的破壞,以便制定更全面的應急方案。

此外,該平台也可有效地救助弱勢社群,例如不單所有安老院舍會顯示在熒幕上,位於地下(它們稱為1樓)的機構更會特別標明,以作優先處理,而社福機構可評估自己的災害風險,以配合政府的預防及疏散計劃。

台灣一直致力運用創新科技,以提升政府和公私營企業的協調能力,更令市民在應對危機時步伐一致。香港同樣可以透過先進科技增強統籌執行能力,以便更有效地防禦災害,令市民的性命得到最大的保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地理資訊系統(GIS)可把數據進行高效整合和分析,然後以圖像顯示分析結果,有助全面決策,並方便與不同受眾溝通分享,可謂結合地理空間知識、統計、數學算式和模型的重要工具。
    我期望教育當局能將GIS加入STEAM (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中,豐富年輕人的解決問題能力,增強他們的地理空間智慧,為建設更有智慧的未來而努力。

    鄧淑明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