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俄烏四方協議有助緩解全球糧食危機

2022-07-29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29 at 11.59.47 AM (1).jpeg

7月22日,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分別在伊斯坦布爾與聯合國、土耳其官員簽署協議,允許數百萬噸糧食、化肥經黑海海運到伊斯坦布爾港,然後通過其他國家的船隻轉運至國際市場,烏克蘭方面則借助運糧船將生活物資和非軍用品運回國內。

這次談判,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撇開了對方,未在同一文本上簽字,務實靈活,既顯示了勢不兩立的姿態,又實現了各自的目標。此舉向緩解全球糧食危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譽為「黑海上一座希望的燈塔」,或成為化解俄烏危機的催化劑。

近年來,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作為為產糧大國,俄烏在全球糧食貿易中的份額逾12%,佔全球小麥出口的29%和葵花籽油出口的62%,一直是中東、北美、北非和南亞等地的重要糧食進口源。

然而,俄烏衝突導致糧食供應鏈中斷,助推了全球糧價繼續攀升。今年四月下旬以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即開始與俄烏討論恢復糧食供應問題,直到七月下旬才取得突破,可見難度之大。其中,土耳其功不可沒。

這次四方明確將烏克蘭的奧德薩、皮夫登尼和切爾諾莫斯克列為執行協議的三個港口,在俄烏衝突膠着不下、全球糧食生產和貿易不見回暖之際,可謂久旱逢甘露,下了一場及時雨。正如古特雷斯在協議簽訂儀式上所言,「這兩個仍在戰爭狀態的國家達成的協議是史無前例的」。

在接受土耳其NTV電視台採訪時,古特雷斯表示,糧食走廊協議有效期三個月,如有必要還可延長。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亦釋放出積極信號,稱「未來幾天」烏克蘭穀物就可以從黑海出口,承諾不會在烏克蘭排除水雷時搞襲擊,要求基輔方面保障水域安全。

shutterstock_2057146229.jpg

(敖德薩)

出人意料的是,四方協議簽署不到24小時,俄羅斯就對奧德薩港發動了巡航導彈襲擊。俄方聲稱攻擊的是軍事基礎設施,而非民用設施和運糧船隻,事後也再次確認會履行承諾,但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還是增加了國際社會的疑慮,給四方協議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那麼,俄烏達成的運糧協議究竟能否得到有效落實緩解糧食危機呢?從目前情況看,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恪守承諾不僅利好烏克蘭,對俄羅斯同樣關係重大。

首先,烏克蘭糧食積壓問題可望緩解。烏克蘭是產量大國,也是前蘇聯時期的「麵包籃子」,素有「歐洲糧倉」之稱,最近幾個月受戰爭影響,糧食出口遭禁。據統計,僅在奧德薩港一個港口,就滯壓了2000萬噸的糧食。

今後數月,隨着小麥、粟米、葵花籽等糧食收割季節接踵而至,烏克蘭糧食倉儲能力日趨不足。有預測指,如果港口持續關閉,今秋烏克蘭滯壓境內的糧食可能多達7500萬噸。大批糧食恐無處存放,農夫心裡怎能不如湯煮。

除此之外,烏克蘭的澤連斯基政府也希望通過出口糧食換取外匯。俄烏開戰後,烏克蘭稅收減少,糧食和鋼鐵出口基本中斷,財政狀況日益惡化。面對「巨大的短期融資需求」,除繼續尋求西方國家支持外,解封糧食出口通道無疑是雪中送炭,有助於烏克蘭改善財政困境。

第二,俄羅斯同樣有利可圖:一是撬動西方放鬆對俄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的拜登政府雖對俄羅斯展開了多輪制裁,但沒有將包括化肥在內的農產品列入黑名單。迄今為止,美歐已多次向其他國家明確表示它們可以自由進口俄羅斯糧食。儘管如此,面對美國的制裁大棒,許多國家對俄羅斯商品望而卻步,不願惹是生非。

7月14日,美國財政部網站發佈了一份情況說明,澄清與俄羅斯有關的農業商品(包括化肥)、農業設備、醫療藥品不是美國制裁的目標,稱美國「強烈」支持聯合國將俄烏穀物帶入世界市場,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已發出「通用許可證」,批准與俄羅斯進行農產品和農業設備、藥品和醫療設備等相關類型產品的交易。

對莫斯科而言,四方協議是重大利好。去年,俄羅斯糧食出口創收110億美元,今年又有一個好收成,解除對烏克蘭港口的封鎖為俄羅斯糧食和化肥出口掃清了障礙,為莫斯科穩住農企出口收入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俄羅斯進口糧食種子、農業機械、牲畜、獸醫用品等急需物資提供了便利。不止於此,歐盟還可能會解凍俄羅斯銀行的部分資金,以避免出現農產品支付延遲情況。

二是回應中東、北非等區域合作夥伴的關切。中東和北非嚴重依賴俄烏小麥出口,埃及和黎巴嫩的依賴程度更是高達80%和60%。俄烏交火以來,一些糧食保障不穩定的國家生產麵包和其他日常必需品的能力受損,包括土耳其、埃及、伊朗,以及沙特等國不斷向莫斯科表達了對封鎖黑海糧食通道的不安。它們擔心,糧食供應短缺會破壞區域穩定,帶來災難性影響。

第三,穩定糧價。聯合國糧農組織不久前發佈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披露,2021年,全球53個國家或地區約有1.93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供應不穩定,同比增加了近4000萬人。世界銀行警告,2022年,俄烏衝突恐再致95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5000萬人遭受嚴重饑餓。

面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今年全世界面臨爆發多場饑荒的風險,明年的情況可能更糟糕。如果從現在開始就採取行動,那麼這場災難可以避免。

毋庸諱言,全球糧價上漲是由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甚至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出現。但這並不等於說俄烏戰爭對糧食安全影響不大。資料顯示,全球高達35%的人口是以小麥為主食的,俄烏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這兩個國家糧食出口不穩,其影響可想而知。

同样重要的是,俄羅斯化肥年產量逾5000萬吨,佔全球總產量的13%,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國,第二大鉀肥出口國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鉀肥出口量更要店全球出口總量的40%左右,而充足的化肥供應對穩定和提高全球糧產量不可或缺。無論如何,重啟烏克蘭港口的糧食通道對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令人欣慰的是,四方協議簽訂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泛歐證券交易所的小麥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給全球糧食供應帶來了「必要的短期的喘息」。7月27日,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首批裝載有烏克蘭糧食的船隻將於近期出發。

在糧食供應穩定問題上,美俄互打「口水戰」無濟於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必須在考慮本國利益的同時,多計天下之利。毫無疑問,四方協議如果能夠順利實施,無論對烏克蘭、俄羅斯,還是其他國家,甚至全球糧食安全,都是好事,也是天下蒼生之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