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俄羅斯退出黑海糧食倡議有何影響
等了些時日,第二隻靴子終於落地。7月17日,黑海糧食倡議到期當天,俄羅斯宣佈正式終止實施了近一年的糧食紓困協議,並向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秘書處通告了這一決定。
去年七月,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簽署黑海糧食倡議的同時,作為一攬子協議,俄羅斯與聯合國還簽署了一份有效期三年的俄羅斯食品與化肥出口正常化備忘錄。5月18日,黑海糧食倡議再度到期。俄羅斯在之前多次威脅要退群,但在土耳其、聯合國的斡旋下又延期了兩個月。
克裡姆林宮一再抱怨協議中的涉俄部分遲遲未得到履行,俄羅斯農業銀行未能重返SWIFT國際支付系統,俄羅斯農產品和化肥出口在結算、運輸及保險等方面仍因西方隱性制裁遇阻。協議還違背了初心,未能惠及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俄方是否繼續參與黑海糧食倡議取決於該協議的履行情況。
事實證明,俄羅斯的威脅不是虛張聲勢。作為全球最大的小麥和葵花籽油出口國之一,和平時期烏克蘭每月通過黑海港口出口的穀物和油籽多達500萬噸,足以養活全球4億人口。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糧食出口因黑海港口被俄方封鎖而中止,導致全球糧食供應銳減,糧價大幅上漲,貧困國家苦不堪言。
在58個國家2.58億人面臨饑餓之際,黑海糧食協議無疑為全球糧食安全開通了一條「生命線」。到去年10月,烏克蘭通過黑海港口出口的糧食和油籽已恢復至420萬噸水準。數據顯示,迄今為止,烏克蘭已在協議框架下向45個國家出口了近3300萬噸糧食,既解了烏克蘭農民的燃眉之急,又幫助穩定了全球糧食價格。
有數據披露,在接受烏克蘭糧食的國家當中,發展中國家接收的糧食佔57%,發達國家佔43%,從地理分佈看,歐洲佔49%、亞洲佔39%、非洲佔12%,其中包括阿富汗、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蘇丹和也門五個嚴重缺糧的貧困國家。
儘管有批評指貧困國家和收入低於平均水準的國家獲得的糧食卻非常有限,歐盟國家反而成了主要受益者,然而,不容否認的是,烏克蘭在協議框架下向全球市場輸出了更多農產品,對穩定全球糧價至關重要,有效緩解了一些國家的饑荒,惠及世界各地民眾,被譽為「動盪世界中的希望之光」。
這可不是溢美之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協議在糧食生產和供應受到衝突、氣候變化、能源價格等因素影響之際,目前全球糧價比去年3月歷史最高位時期下降了23%以上。專家擔心,俄羅斯終止協議或重燃全球糧食危機,全球通脹將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問題似乎沒有那麼嚴重。其一,市場對俄羅斯退群已有心理準備。俄羅斯對烏克蘭糧食出口早已實施「事實上的禁令」,5月烏克蘭糧食的出口量僅為130萬噸,6月底之後更無新船註冊參與運糧。
其二,阿根廷、巴西和歐洲一些國家正在積極增產糧食。阿根廷農業秘書處預計2023-2024年度小麥產量可望增加50%左右,達到1800-1900萬噸;巴西農業部下屬國家供應公司也將2022-2023年度糧食產量預期再次上調至3.125億噸,較上年度增產15%。
此外,歐盟2023-2024年總體糧食產量亦可望較上年增長8.4%,至2.879億噸。這些數據都有助於緩解烏糧外運受阻造成的供糧壓力,俄羅斯退群帶來的衝擊恐難與戰爭爆發初期的形勢相提並論。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警告稱,退出協議後將無法確保黑海西北部的航運安全。那麼,俄羅斯退群並非突發事件,烏克蘭難道就沒有應對方案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克蘭一直在通過東歐線路運糧,但運輸量遠不及海運。同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還在設計備選方案,其中一項計劃就是增加多瑙河通道運糧量。
烏克蘭糧食協會披露,去年這條線路的糧食出口量已從戰前的每月幾十萬噸增至200萬噸,而且有潛力再翻一番。話雖這麼說,但形勢並不怎麼樂觀,最大的問題是,依賴這條線路運糧會增加物流成本,損害農民的出口收益,刺激他們減少糧食種植,最終影響全球糧食供應。
不容忽視的是,烏克蘭的歐洲運糧通道衝擊了歐洲一些國家的農產品價格,觸發了與這些歐洲國家的矛盾。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宣佈在特定時間內禁止烏克蘭出口小麥、玉米、油菜籽和葵花籽等穀物至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五國。7月19日,這五個國家呼籲歐盟至少將9月15日到期的禁令延長至今年年底。
世界糧食計劃署經濟學家弗蕾德里克·葛瑞布指出,俄烏衝突前,氣候變化、債務問題等多種因素已加劇糧食短缺。世界已無法承受食品價格的再次飆升,黑海糧食協議的延長至關重要。毋庸置疑,全球糧食供應的任何波動,都會影響貧困國家的糧食安全,尤須防止全球糧食供應從可負擔性危機演變為可獲得性危機。正如樂施會(Oxfam)所指,既然這項協定已退出談判,那麼重新思考如何養活世界變得更為緊迫,必須對那些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的小農提供更多支持。
當然,俄羅斯退群並不一定意味着協議的死亡。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聯合國,還是土耳其,都會繼續試圖說服莫斯科改弦易轍。俄羅斯也留下下了活話,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的表態是,一旦糧食協定涉及俄羅斯的部分得到落實,俄羅斯將立即重返協議。
客觀地看,俄羅斯的說辭有自相矛盾之處,一方面反復強調俄羅斯的農產品和化肥出口因西方制裁受阻,另一方面這兩大領域的出口數據又相當靚麗。不久前,俄羅斯化肥生產商協會負責人安德列·古耶夫稱,俄羅斯正在逐步恢復向國際市場銷售化肥,並可能恢復到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的出口水準。
俄羅斯農業部長派特魯舍夫近日亦透露,在去年7月至今年6月30日的農業年度中,儘管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不斷升級,但俄羅斯糧食出口量依舊創下了歷史最高,達到6000萬噸。
顯而易見,俄羅斯退群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就是以糧食安全為武器,逼迫西方國家讓步,為俄羅斯農業銀行重返SWIFT系統創造條件,以求在西方嚴苛的制裁中撕開一條裂縫。西方國家擔心的是,防線一旦被突破,就很難杜絕俄羅斯乘機增加收入,影響對俄制裁效果。眼下,西方國家,尤其是歐盟,可謂「是進亦憂,退亦憂」,最終將如何作出應對值得關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