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宇:香港怎樣才能同時與國內外通關?
就在香港政府於七一換屆前後,國務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於2022年6月28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距離上一版方案已逾一年,且全球防疫形勢、病毒特性已大為改變。面對國內外的形勢,兩任特首林鄭月娥及李家超均表示香港有理想的方案是「同時與內地與外地通關」。然而,香港能夠同時與國內外通關之日,恐怕便是中國與外地通關之時,在目下恐怕是不切實際。
內地「7+3」已是極大讓步
《第九版方案》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的隔離管控時間由「14+7」變為「7+3」,次密接則由「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觀察」。對於外來人士而言,這無疑對外來人士是一項喜訊,且亦是我國的極大讓步。廣東省政府便於方案公布翌日宣布跟隨
對於上述的政策調整,《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解讀:「新規顯示,國家下決心要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真正統籌起來,防疫會在現有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堅持下去,決不動搖,但人員也要流動起來,經濟要活躍起來,過度防疫甚至讓防疫『壓倒一切』不會再受到鼓勵。」
此外,針對聞名遐邇的「中國式封城」,胡錫進認為:「一來疫情就只會搞封城的地方政府將會陷於被動,而放任了疫情導致嚴重失控的地方將會面臨更不可承受的困境。雖然會有困難和不確定性,但各地唯有做出最大努力應對好這個挑戰,實現既控制疫情又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闖關。」儘管「中國式封城」有其必要,但始終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
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必須行「澳門模式」
與香港同為特區的澳門,一直以來與內地保持通關,外來人士進入澳門等同進入外地。假如香港只考慮與內地通關,則必須參照澳門模式。2022年6月19日凌晨,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指,6月18日澳門出現陽性個案,並陸續發展為「聚集性疫情」。
中心立即聯同多個部門採取管控措施,截止今日(7月30日)澳門已進行7次全民核酸檢測計劃,其中包括一次三輪、四輪的核酸檢測計劃。此外,澳門在全民核酸檢測基礎上,針對重點區域及重點人群(特定職業),進一步開展一次核酸檢測。而澳門亦落實「疫情分級分區精準防控方案」,即劃定部分區域為封控區(紅碼區)及防範區(黃碼區)。
澳門政府亦制訂了多項配套措施,包括對特定工種或院舍採取閉環管理、啟動大規模防疫預案、避暑中心和避險中心加強防疫、市政署寵物暫託服務、口罩配售計劃等。雖然澳門人口只有約65萬,但澳門政府看來已發揮與動員全澳單位與市民「齊心抗疫」。
香港須對外開放成為來華跳板
強化抗疫系統架構,李家超在競選時已將列為政綱之一,他於7月28日成立由其監督的「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協調組下設辦公室,由醫務衞生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並下設十三個專責及專項組,包括社區隔離設施專責組(保安局長領導)、公務員動員專責組(公務員事務局長領導),及重大活動專項組(政務司司長/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等。
儘管如此,現在香港的問題應是選擇與內地抑或外地通關:既不能與內地通關(未能執行澳門模式),但又不對外地開放,其中一個惡果便是大量外籍人員離港。第一太平戴維斯《2022年7月住宅租賃報告》指,「港府禁止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及美國等9個國家的航班來港,學校停課,當局亦實施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大量外籍人士因對措施失去耐性而返回本國或前往新加坡,他們認為相關措施越來越跟世界其他地方脫節,並阻礙公司在香港這知名的國際金融及物流樞紐營商。」
近日,有消息指政府正研究縮短境外抵港人士的檢疫日數,包括「5+2」或「4+3」兩種檢疫方案。此舉為了配合安心出行擬於8月推出的「紅黃碼」制度,屆時會以「紅碼」識別確診人士,「黃碼」則用於抵港後需要接受檢疫的人士。雖然香港與內地通關亦有益處,但假如整個中國沒有一個讓外來人員進入的跳板,對國家大局的弊處更大,香港應沿著對國際社會開放的來徑而行,服務國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