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探秘香港故宮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解開了皇室宮廷在港人心中的神秘面紗。皇帝是怎樣生活的?繁複的龍袍玉珠是怎樣穿戴上身的?皇后皇妃們在宮中怎樣打發日子?香港故宮留得住遊客的腳步,特別是二號館,以「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為題材,把清代十位皇帝和二十多位皇后皇妃的生活用文字、圖片、幻燈以及現代動漫展現出來。
清朝皇室,朝朝都是大家族,皇室成員在紫禁城擁有華貴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朝皇帝的起居在這裡記錄完整。從展覽中發現,自清朝起,皇帝的作息開始變得有規律,不再完全是日出起、日落息地順應天時,特別是康熙皇帝。康熙之後的君主們,在他的基礎上又都是各有自己的生活特點。
皇帝起床梳洗後的第一件事,大都是率領后妃們向太皇太后請安,接着開始早讀,早讀時學習歷代君主傳下來的《聖訓》和《實錄》,那是先祖告誡晚輩和臣下的詔令語錄和歷代編年史。清朝皇帝用一天中最旺盛的清晨時段學習先祖的話,根據準則,制定出具有不同風格的治國策略。早讀後才用早膳,之後上朝理政,處理公務。
康熙大帝是我心中最偉大的帝王。他飲食有節,起居有律。他認為長壽不能單靠服食甚麼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要靠自身的、有序的、有節的生活方式。康熙厭惡飲酒貪杯之輩,講究環境潔淨溫馨,反對抽煙,強調心要和,神情要靜,意志要堅定,不意氣用事。他勸誡後人,心中要清明胸懷要寬廣,清明了寬廣了,方能明察國情,也有助自身健康長壽,「惟寬坦從容,以自頤養而已」。康熙的養身之道,是我們現代人健康生活的座右銘。
雍正皇帝雖然在位僅僅十三年,而「康乾盛世」很大部分的成功,要歸功他。雍正五十八歲就駕崩,他為甚麼不能像在位61年、享年69歲的父親康熙,以及在位60年,享年89歲的兒子乾隆那樣健康長壽呢?後人總結了他的三個壞習慣:一是熬夜工作,睡眠不足,很像當今那些深更半夜還抱着手機,津津有味刷屏的夜貓子;二是飲食習慣差,吃素,大量服用丹藥,特別是晚年;三是缺乏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甚麼狩獵騎射的,他都不感興趣。
乾隆皇帝是一位長壽帝王,他早睡早起,晚上9:00就寢,早上4:00起床,漱洗穿戴後到坤寧宮進行朝祭,朝祭結束也才5:00左右,太早了,需要先飲一碗冰糖燉燕窩,稍後才用早膳。乾隆皇帝閱讀《聖訓》是在早餐之後,在夏季,他常常很早就開始處理政務,聽證、批閱奏章、引見官員等。乾隆每天的親政時間長達9小時,甚至更長,且工作效率極高。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一國之君的各朝皇帝工作中日理萬機,生活中擺弄琴棋書畫,品花草,玩古物,看戲,狩獵,賽馬,娛樂生活都各有選項。
二號展廳最能吸引年輕人。以《夢境》為題材的動畫片,用2D和3D的數碼技術製成,影像投射到天花板上,參觀者必須躺着或者仰着,才能一睹生活中的宮裡人。影片中有一個場面,講述乾隆皇帝在夜裏追憶亡妻孝賢純皇后,他一片情深地與她相會,為她賦詩,伴以輕柔的聲效,襯以飛來飛去的龍、鳳、蝶,把知恩知愛、重情重義的乾隆,活靈活現地記錄下來。這個館我想,假如不用數碼,假如參觀者不是躺下和乾隆一起「做夢」,那一定就抽象多了枯燥多了。乾隆在天上是否有靈呢?如果他看見後生們和自己一起共寢共夢,心情該是多麼的好!
這裡也吸引女人。御花園裡有假山、假景、假鳥聲,走在裡面仿佛自己就是一個宮裡人。那天看見幾個窈窕的女性參觀者,她們顯然是特意打扮過的,跨着秀氣的手袋,身體的線條被絲綢旗袍包裝得恰到好處,扮相非常應景,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聊,儼然格格們在遊園。太靚了!給展區添了色!
本港捐贈的文物在三樓,當中不少是從紫禁城流落出來的。捐贈者有個人有機構,包括何東家族、《夢蝶軒》主人盧茵茵和朱偉、懷海堂主人鐘棋偉、逹文堂主人陳永逹。也有多媒體跨界藝術家的作品,如梁基爵的《慶》、陳家俊的《冥冥之鐘》等。
民國年間,北京紫禁城從皇宮轉為博物館,即故宫,受到民眾的好評。香港與北京故宮的緣分,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當時香港收購小組秘密為故宮博物院購回一批珍貴文物,之後便時有本地收藏家捐贈藏品,加上基金會的支持,北京故宮與香港的聯繫便開始深化。
論建築,若說北京故宮是以南北中軸線展開,面積大、視野闊、氣勢恢宏,那麼香港故宮則是將中軸線給直立了起來,往高處發展,秀氣、優雅、精緻、與時俱進,是南北中軸線的升華。一樓至四樓的軸線上下貫穿,每層樓的窗外景色不盡相同,由近至遠是草坪、港島、大嶼山,層層疊疊,愈來愈寬,愈來愈遠。
玩味皇室文化,從前對帝王將相的認知未必真實,親自走一遭,就明瞭了直觀了。香港故宮深化了市民與中國傳統藝術的對話,是香港的新標籤。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