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美軍確認對華三場戰爭打不得?援台必定沿用烏克蘭模式
美空軍上將柯頓被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為美戰略司令部頭頭後表示,「中國現在擁有貨真價實的核三位一體能力」。另一方面,北約以造輿論的手法警惕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使用「戰術核武器」。於是,在香港軍事評論圈引發了一場「美軍是否已經確認對華三場戰爭打不得的共識」的爭論。
「對華三場戰爭」是甚麼?第一,核戰。第二,太空戰。第三,台海戰爭。美軍是否確認不能與解放軍打這三場戰爭?爭論沒有結果,但是一致的共識是,所謂的美軍「馳援台灣」 不可能發生,儘管近日拜登又承諾美國協防台灣,但是一定不會犧牲美國大兵的生命,必定沿用「烏克蘭模式」,就是出槍出錢不出兵,隔洋觀火,獲取最大利益。
美空軍上將柯頓在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對其任命聽證會上說,對中國核能力評估過去一直認為北京僅取得「最低限度的核威懾」,但是從2018年至今已發生巨大變化,美軍對中國核能力的評估。柯頓說,「中國的核武庫正驚人擴張。在我看來,這已不是最低限度的核威懾。中國現在擁有貨真價實的核三位一體能力。解放軍核武部隊擁有能夠在陸海空三棲作戰的能力。」
柯頓甚至說,在應對俄羅斯核戰略上美國擁有幾代人的經驗,但目前對付中國的核威脅則無法用應對俄國的方法解決。他強調,美國現在面臨着「兩個近乎同等的競爭對手」。
筆者相信,中國解放軍擁有最新型的核潛艇,新發展的洲際導彈,以及很快就要亮相的轟20等新裝備,構成海基的海基、陸基及空基的「二次核反擊能力」,比以往有了質量級的提升。這比核彈數量的提升,例如「增加至一千枚核彈」,更令美國擔憂。美國新的戰略司令,對美國國會要表明的正是這一點。所以,在核大國之間「核戰打不贏打不得」的概念,美軍更嚴肅的告誡美國國會。
近日,有西方傳媒擔憂俄軍對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完全是「無的放矢」的偽命題。且不說俄烏都非常清楚,「攻擊核電站等同核戰爭」 ,而實際上俄軍在應對烏軍的反攻還要很多手段沒有用,「山窮水盡」可能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而不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事實上,美軍避免直接介入烏克蘭戰事,就是避免與俄羅斯打核戰爭。這個邏輯,同樣可以用在中美之間。
美軍避免與中國打核戰爭,沒有甚麼爭議,那麼美軍會與中國打「太空戰」嗎?討論中,有人認為,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飛速崛起,比台灣統一,更加傷害到美國的利益。美國不能允許,中國在太空領先美國。
但是,也許美國已經感到力有不逮。筆者認為,或者當下已經可以這樣概括: 在太空領域,美國有的中國也有,美國做得到的中國也做得到,甚至中國有的美國沒有,中國做得到的美國做不到。在目前美國沒有的太空站「天宮」,中國宇航員多次出艙搞搞「機械臂」,美國人總是說,這可以「抓捕」太空衛星。中國擊毀衛星的「反衛星」能力,無論是近軌道還亞軌道、遠軌道,美國的戰略司令柯頓空軍上將也是清晰的。
中美太空能力比較,中國在理論、技術、工藝、資金、工程師等各種人才,正在凸顯出「體制優勢」。美國的登月火箭一再漏油推遲發射,與中國眼前的一天數次發射形成鮮明對比。故此,正常的邏輯是,美國要發動對華太空戰,恐怕是「晚了」。
最後,美軍敢直接介入「台海戰爭」?討論中多數認為,所謂的「馳援」是不存在的。第一,美國絕不可能派出陸軍登島協助台軍防禦。因為「不遠萬里」來到台島的美軍沒有數十萬的數量,是沒有意義的,對於只是送死,美軍是不會做的。而大規模的投送,美軍實際也做不到。第二,美國的戰機和軍艦,進入到離中國大陸2000公里範圍內,也就是都在解放軍岸基和海基導彈的有效打擊範圍內,美軍沒有優勢可言。事實上,美軍已經做過無數次兵棋推演,只有挨打的份。
值得一提的是,8月「鎖島軍演」之後,解放軍在台海的戰略空間一直在延伸,實際上已經不局限於又窄又淺的台灣海峽。日本海上統合監部官網近日指,「解放軍船艦已長駐蘇澳軍港外海」。日方情資稱,自八月下旬起,固定派遣三、四艘艦艇包括054A導彈巡防艦和052D導彈驅逐艦,游弋日本西南列嶼第一島鏈水域。這些軍艦已被日方稱之為「第一島鏈艦」。值得一提的是,日方稱解放軍軍艦是以「換班」形式,長期巡航於台灣東部以及蘇澳軍港外海。
蘇澳在哪裡,打開地圖可以看到。解放軍軍艦不是過所謂的「台海中線」,已經是在台灣東北面。也就是說,解放軍的戰略活動空間,已經呈團團包圍台灣態勢。在日方的西南部的第一島鏈島嶼至蘇澳外海,其作戰任務自然擔負對來自橫須賀和沖繩的美日海空力量的「區域拒止、反介入」的任務。
那麼,從理論上講,解放軍在對美日海空力量「區域拒止、反介入」,可能會發生戰鬥,可能會有空戰和海戰。但是,這些美日力量進入台灣海峽的機會幾乎為零,實際上也達不到所謂「馳援」的目的。
討論到最後,一致認為,美軍所謂「援台」 ,必然是「烏克蘭模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