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團派退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

2022-10-24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15 at 11.20.15 AM.jpeg
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
在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會上,79歲的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因身體不適中途退場。他經過總理李克強身邊時,拍了拍後者的肩膀,像是表示安慰。

作為胡錦濤上世紀八十年代主政共青團時期的老部下,李克強的政治生涯已進入了倒計時。儘管還沒到傳統上的退休年齡,李克強卻沒有入選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意味着他將在明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後卸任總理,正式退休。

同為共青團系統(團派)出身的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也沒有進入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將在明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後退休。曾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副總理胡春華雖入選新一屆中央委員,卻沒能進入新一屆政治局,顯示他也將在明年3月卸任副總理,退居二線。

不僅如此,曾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陸昊二十大前從自然資源部部長轉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仕途嚴重受挫。另一名曾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最高法院院長周強,也沒有進入新一屆政治局。

共青團歷來被視為中共的後備軍。共青團組織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單位、各部門,大多數中共黨員年輕時也都有加入共青團的經歷,但加入過共青團或在基層團組織擔任過幹部的官員並不等於團派。嚴格意義講,團派是指在團中央擔任過書記,或在團省委擔任過領導的官員,他們在工作中多有交集,相互比較了解並可能形成某種同盟關係。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團派領軍人物胡耀邦被增選為政治局委員以來,歷屆中共政治局都有團派高官加入,包括十二屆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十六屆、十七屆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十三屆中共政治局常委胡啟立,十四、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韓正等。

「團滅」現象40多年來僅見
通俗地說,團派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中遭到「團滅」,這是過去4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現象。

改革開放後,中共幹部隊伍急需年輕化、專業化。在團中央、各個團省委工作的官員有不少符合年輕化、專業化的要求,加上改革派領軍人物胡耀邦對共青團幹部的重視,團派開始在政壇崛起。胡啟立、王兆國、胡錦濤等擔任過團中央領導的高官成為上世紀80年代引人矚目的政治明星。

1987年,胡耀邦因反對「自由化」不力,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團派大將王兆國從中辦主任調任福建省長;1989年政治風波後,胡啟立失去接班人地位,團派明顯受挫。

但作為改革派,團派仍受到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重視。1992年中共十四大後,胡錦濤進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確立了接班人地位。團派幹部仍是政壇的重要力量。

2002年中共十六大後,胡錦濤接任最高領導人,李克強、李源潮、劉延東、汪洋、胡春華等團派幹部陸續崛起。李克強一度被視為胡錦濤的接班人。2007年中共十七大後,共青團系統出身的高官一度佔據中國各省級地方黨政「一把手」的多數,團派迎來了高光時刻。

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中國高層權力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通過強力反腐樹立起超越前兩任總書記江澤民、胡錦濤的威望,逐步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並在2016年恢復「核心」地位。作為高級幹部「搖籃」之一的團中央被指高位截癱,不接地氣,團派氣勢受到重挫。

2017年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共指導思想,憲法也取消了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李克強、汪洋等團派大將雖然仍佔據高位,但權力已大幅縮水。

如今,中共新一屆政治局中已難覓團派身影,這既是最高決策權「定於一尊」的結果,也說明傳統的團派幹部已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

團派退出中共政治局,並不等於共青團不再是中共的後備軍。實際上,人數龐大的共青團員仍是中共黨員的重要來源。但對團派重要幹部來說,如何適應新時代要求,擺脫脫離實際的形象,將是決定他們今後仕途的重要課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