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關注美中能否在台灣問題上戰略溝通

2022-11-18
 
AAA

 106524406.jpg

106524408.jpg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指出,中美剛舉行的峰會提出「戰略溝通」,應該是在兩國國安團隊層面敲定某些務實的安排,尤其是觀察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實踐會否發生一些變化。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15日晚間舉行「外交在行動:習拜在區域和全球峰會中相見」的線上對話,五位亞洲協會的專家談論剛舉行的「習拜會」的意涵。

現任亞洲協會主席的陸克文指出,鑒於過去幾年美中關係處於事實上的「自由落體」狀態,此次面對面峰會意味着雙方正緩慢走向「有管控的戰略競爭」,為兩國關係設立護欄和地板。

陸克文分析,此次峰會提出的「戰略溝通」,應該指的是布林肯和沙利文與其中國同事敲定某些務實的安排,比如在台灣問題的實踐方面會否有所調整。他認為,可以觀察解放軍的軍機活動是否重新不過「海峽中線」,美國國會和其他方面是否更嚴格地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同意的一個中國政策。

不過,陸克文認為,從峰會後中方的新聞通稿中可以看出,從中長期來看,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立場趨於強硬。他稱,中美在台灣問題上各行其路,不應對兩國在台灣問題上走到一起,走向同一方向抱有幻想。他依然認為,北京最有可能在2020年代末到2030年代初對台採取行動。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指出,中國領導人對外部世界的變化有憂患意識,因而在新冠疫情來到新階段時,開始更加重視外交,希望更多地通過國際舞台來展示中國治理模式,講述中國故事,塑造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這種「內外兼修」將貫穿中國政策和外交的全過程。

陸克文認為,中共二十大的許多論述其實也反映在「習拜會」的中方聲明中,比如中國選擇自己的道路,外部力量無權置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等。這與在中國流行的「東升西降」、「中興美衰」的敘事是一致的。但他稱,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趨於連貫,這對中方意識到要穩定中美關係產生了影響。

現任亞洲協會副主席的拉塞爾表示,東南亞國家看到中美領導人開始面對面,應該感覺到鬆了一口氣。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舉行的中美峰會說明,不僅是東南亞國家,整個世界對中美兩個大國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是有期待的。

前美國代理副貿易代表、亞洲協會副主席卡特勒對美中在經貿對話上取得明顯進展不抱樂觀期待,認為在當前雙方仍鎖定各自立場的大環境下,美中經貿合作的最佳機會在多邊論壇上,而不是雙邊對話,很難看到美國將很快去除對華關稅。

卡特勒認為,地緣政治的分裂反映在多邊議程中,削弱了二十國集團機製取得成果的能力。中美峰會雖然談到在宏觀經濟、糧食安全、衞生安全等方面進行對話與合作,但並沒有如十年前中美元首峰會那樣,對通過美中兩個大國合作推動多邊機製取得成果有具體的行動。

陸克文表示,中美近期能否在合作方面取得進展,可以首先觀察正在埃及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克里與解振華的會談能否因為中美峰會而注入正能量,產生一定的結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