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不刻意講故事才能講好故事
前幾天聽英國BBC的節目,說到南美洲一個名叫蘇里南的小國,唐人街熱鬧非凡。因為不管是當地的華人、拉丁裔(Hispanic and Latino),還是歐美來的遊客,都喜歡「飲茶」。這實際上就是港式早茶,當地鬼佬乾脆稱為Chinese breakfast。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老外說,「大家濟濟一堂,坐在一起品嘗美食,很難仇視或互相排斥」。
這是英國記者講的中國故事,不刻意但卻令人印象深刻。文化(也包括美食)是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魅力足以跨越國界、種族和信仰。
杜甫的《春夜喜雨》,有一名句千古傳誦,「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中亦藴含着深刻的文宣理念。做大外宣不必也不能刻意,亦無需宏大敘事。中國大陸在政治狂飆的歲月樹立了很多典型人物,創作了很多氣勢恢宏的頌歌,現在早被時代忘卻了。
不知道有沒有「全球形象最好的十個國家」排行榜?如果沒有,我們不妨根據自己的印象列一個榜單,當中有幾個是靠「講好故事」變成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筆下的「理想國」?
當今世界,官方要求「講好故事」的國家,應該沒有幾個,中國可能是最高調的一個。
我曾經在《思考香港》以「中俄大外宣比較──以RT和CGTN為例」為題,闡述俄羅斯和中國一樣都在搞大外宣,都在抗擊或抵制西方意識形態及價值觀,都在正當防衞長期被西方主流媒體有意無意扭曲的國際形象,但做法迥異。我們的外宣定位是「講好中國的故事」,以宣傳自家的好人好事為主業。俄國是以質疑拷問西方弊端為己任,在歐美國家吸引了大量捧場客。
其實,Russia Today在2013年成立之初,初心也是「講好俄國故事」,但效果不彰,所以開台僅三年就調整了定位,不再刻意推銷俄羅斯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或歌頌普京是多麼了不起的領袖。
RT的做法是,是從被動宣傳轉為主動出擊,尋找和捅破西方民主體制的千瘡百孔。RT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號:「提出更多質疑」(Question More),據說這個Slogan 還是一家西方廣告設計公司提出的。
舉中俄兩國外宣旗艦為例,並不是說要效仿俄羅斯那一套,而是想說明,中西方的社會制度都不完美,中國推動良政善治也有一些過人之處,中華文化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我們可以讓西方人去「品味」,但不能「硬銷」。
宣傳(Propaganda)一詞的出現,距今剛好四百週年。1622年,天主教聖座成立「傳信部」(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宣傳」一詞開始流行,初時是指培養傳教士傳播福音,後來被用以描述世俗中的宣傳行為。大約二百年後的19世紀,宣傳開始被大量用於政治場合,從此語帶貶義,所以先進發達的國家,通常都不願意設立「宣傳部」。
我在香港的中資媒體逾三十年。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現在每逢談及主流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最經聽到的一句話是「敵強我弱」。比我入行早30年的前輩這麼說,比我遲三十年入行的後輩是否還會這麼說?這當中究竟有哪些經驗及教訓值得總結?
上世紀的八十、九十年代,是東方之珠最輝煌燦爛,也是港人自信心最爆棚的歲月。彈丸之地的香港,GDP最高時約佔全國的五分之一,相當於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四個經濟大省GDP的總和。但那時候從官方到民間,似乎都沒有人刻意要「講好香港的故事」。古諺曰「有麝自然香, 何必當風立」,海內外賓客來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香港,有口皆碑,在五大洲四大洋就能收到最好的傳播效果。
經過多年的社會動亂,香港仍能屹立不倒,保住了與紐約、倫敦並稱「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仍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社會發展及治理方面,香港仍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目前仍擁有廉潔高效公務員制度,亦是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不久前,加州大學發表研究報告,香港公共交通獲評為全球第一。
「夜雨無聲潤物,和風有意迎春」。香港人把自己的事做好之日,就是講好故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