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深度:唐永紅論台灣政局與兩岸

2022-12-20
 
AAA

 106548560.jpg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近日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九合一」選舉後的兩岸關係。唐永紅認為,這次「九合一」選舉看似國民黨的大勝,而實則是民進黨的大敗。在民進黨大敗的情況下,國民黨相對而言就是大勝。民進黨當局在本次選舉中打「抗中保台」牌效果不彰,是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兩岸關係議題本不是地方性選舉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在當前「拒統傾獨」的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下,確是影響台灣大選的主要因素,還不能因為「抗中保台」牌在這次地方性選舉中的表現,就認為「抗中保台」牌在2024年大選中也將無效,效果如何還要看屆時的台海局勢。

至於2024年選舉結果如何,唐永紅認為現在很難判斷,「如果2024年選舉前夕,台灣的安全沒有問題,民生經濟也沒有比現在壞,再加上未來兩年民進黨不太會繼續做很多不公不義、反民主反自由的事情了。『九合一』選舉的結果很可能讓國民黨以為2024年大選有戲因此群雄並起更不團結,難以形成合力,結果,不管誰當候選人,其他派系可能不會真正支持他,甚至拉他後腿,就像2020年大選前的情景那樣。而在『拒統傾獨』的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下,如果台海和平無虞,台灣民生經濟沒有變壞,那麼民進黨的『統獨牌』、『主權牌』等『抗中保台』牌就會無往不勝。結果,民進黨很可能會繼續執政台灣。」

唐永紅表示,未來白色力量是否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壯大,取決於國民兩黨的政策的差異。如果這兩黨的政策越來越接近,第三勢力的空間就很小。特別是在大選的時候,歸隊投票一定會比較明顯,特別是綠營。

唐永紅預期 2023年的兩岸關係仍不樂觀。他認為,現在統獨問題上,兩岸從官方到民意基本上都是對抗性的,兩岸之間的主要矛盾是敵對的;兩岸當局沒有任何共識,是不可能對話的;島內「台獨」勢力與美國反華勢力是相互勾結的。因此,即便疫情過後重啟兩岸民間交流,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唐永紅,四川武勝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兼任: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商務部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理事、《台灣研究集刊》編委會委員。主要從事台灣問題、兩岸關係與對台政策研究。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市社科規劃項目與軟科學項目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委託項目70餘項的研究工作。出版著作7部,代表性著作:《兩岸經濟一體化問題研究:區域一體化理論視角》。

以下是訪問全文:

「九合一」選舉不是國民黨的大勝 而是民進黨的大敗

中評社:外界普遍認為民進黨的「抗中保台」牌在這次「九合一」選舉中失靈,對此您怎麼看?在一些傳統上屬於綠營票倉的地方,藍綠選票也十分接近,您認為這傳遞出什麼訊息?

唐永紅:兩岸關係的議題在台灣的地方性選舉中作用不大。蔡英文當局勾結外部勢力搞「台獨」,導致台海風起雲湧,特別是今年8月大陸進行了圍島軍演。很多台灣民眾認知到,這樣下去台海可能會有戰爭風險。很多台灣人包括那些主張「台獨」的人士並不想打仗,而是希望搞所謂的和平「台獨」。即使一些人內心深處想搞分裂,但是並不願意冒着身家性命去追求「台獨」。如果民進黨當局繼續玩火,搞「抗中保台」,台灣民眾覺得有身家性命之憂了,就不會再支持民進黨當局。所以民進黨當局打「抗中保台」牌的效果就不明顯,但是主要問題還是兩岸關係議題不是地方性選舉的主打議題,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不能因此認為「抗中保台」在「九合一」選舉中看起來無效,就意味着在2024年大選中也無效。

我認為,這次「九合一」選舉不是國民黨的大勝,而是民進黨的大敗。在民進黨大敗的情況下,國民黨相對而言就是大勝。在傳統上屬於綠營票倉的地方,藍營的選票也有所增長,得票率拉近,主要原因還是民進黨自2020年以來採取的一系列施政措施在很多方面引起了民眾的反彈或是不滿:

第一,民進黨當局防疫不力不義。台灣已有14,000多人因感染新冠而死亡,這是公開的數據,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多。此外,民進黨當局的很多操作,包括防疫物資的購買、使用等都出現了一些被認為官商勾結圖利的做法,比如,民進黨當局為了維護島內疫苗廠商的利益,堅持不從境外進口,導致民眾不能及時注射國際認證的疫苗;島內抗疫物資、核酸檢測的價格也都很高,讓民眾付出較高代價。這一系列操作都讓民眾很反感。健康等民生經濟問題是不分統獨立場、不分藍綠的,是執政當局應該優先考慮的,但民進黨當局的防疫政策明顯荒腔走板。

台灣疫情嚴重、防疫政策離譜,但民黨當局並不承認自己有錯誤,反而宣稱防疫成績很好,是前段班、資優生,自我感覺良好。民進黨當局已經踩着一萬多人的屍體了,竟然不承認錯誤。原來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還脫離戰場去參選台北市長,更是激起民怨民憤。

民進黨之所以早早就放開躺平,導致上萬人感染、死亡,實際上是在算計2024年大選。民進黨如果想贏得2024年大選,就要確保2024年大選前民生經濟好一些。如果繼續管控的話,台灣的經濟就會越來越差,民進黨2024年大選就舉步維艱了,所以才不顧民眾死活實行放開躺平的政策。

民進黨不太在乎地方性選舉,更在乎所謂的中央性選舉,認為只要把台灣所謂的中央層面拿在手裡,就能完好地把控台灣了。因此民進黨有可能考慮犧牲「九合一」選舉來保2024年大選。而且蔡政府執政期間幹了那麼多天怒人怨的事,也需要給民眾一個發洩口,「九合一」選舉就很合適,等到兩年後大選的時候民眾都忘記了,而民進黨在大選中又有了新的選戰主軸,比如尋找機會打「統獨牌」、「主權牌」、 「抗中保台」牌等等。

第二,民進黨當局施政不公不義。比如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讓民眾很惱火,包括有些原來支持綠營的民眾都不太高興。在治安問題上,民進黨的一些高官跟黑道走在一起,導致治安出了問題。另外,民進黨利用網軍、綠色媒體不斷製造假新聞、栽贓、抹黑、抹紅,這些做法也讓民眾反感,特別是民進黨還搞雙重標準,就是所謂的「綠能、你不能」,比如來大陸投資、就業、就學,綠營人士可以來,藍營人士來就被說成是「親中賣台」。在選舉過程中,民進黨也完全是雙重標準,民進黨為了拉票可以送禮、請客吃飯,可是其他黨派的候選人如果做同樣的事情,就被認為是賄選,會被司法部門追查追究。還有蘇貞昌女兒的「轉包案」以及民進黨全黨瞎挺有論文抄襲案在身的林智堅。這些事情暴露出民進黨根本沒有所謂「台灣價值」。

第三,台海風高浪急。當前,儘管主張「台獨」的民眾希望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來,但多數仍然希望和平「台獨」,而不願意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地去實現「台獨」,也不願意餓著肚子去搞「台獨」。但民進黨執政以來,不僅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且「依美謀獨」的島內「台獨」勢力不斷勾結「以台制華」的美國反華勢力,抗兩岸拒統一,謀求台灣獨立,阻礙大陸發展,日益嚴重地損害中國在領土、主權、安全與發展等層面的核心利益。這迫使中國大陸不得不採取經濟、軍事等手段進行反分裂、反干涉活動,造成台海風高浪急、和平隨時生變、危及台灣安全的態勢。與馬英九時期台海和平穩定、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形成天壤之別。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民眾,不僅喪失了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和平發展、合作交流的紅利,而且面臨喪失身家性命財產安全的風險。孰是孰非、孰好孰壞、責任在誰,台灣民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裏。

特別是民進黨當局邀請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碰觸到中國大陸紅線,迫使大陸發動圍台軍演,飛彈飛過台島上空,艦機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並常態化,造成台海戰爭一觸即發的局面,而美國除了向台灣賣更多的武器賺更多的錢,卻不見「出兵護台」,反而要台灣延長義務役役期,讓台灣年輕人不分男女準備上戰場。而民進黨當局真欲採行。這可不是台灣民眾包括年輕世代所樂見的!

美國中期選舉之後,民進黨當局竟然又在運作邀請准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這又讓經歷過佩洛西竄台導致大陸圍島陸軍演的台灣民眾緊綳的心再次緊綳起來。特別是,台灣民眾又注意到,在11月中旬中美元首峰會中,中美已就管控中美分歧建立了共識,美國總統拜登正式表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此情此景,願意「抗中保台」但不願意上戰場的台灣民眾應該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裏,他們開始懷疑民進黨當局確保台灣安全的能力。畢竟,當前主張「台獨」的民眾儘管希望「台獨」,但是卻不願意支持會導致台海戰爭而又無法確保台灣安全的「台獨」做法的。這也是民進黨在這次選舉後期意圖以「抗中保台」牌搶救選情但卻無效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兩岸關係議題本來就不是台灣地方性選舉戰場的主軸,民進黨也是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而已。

上述因素使得民進黨大敗,但這並不代表國民黨的勝利。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獲勝並不是因為它變好了,而是因為民進黨慘敗,只不過相對而言就是國民黨的勝利。

2024年民進黨很可能會繼續執政台灣

中評社:國民黨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大勝,獲得13席,您認為國民黨取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一勝果能否延續到2024年大選時?

唐永紅:台灣「地方性選舉」跟「中央性選舉」的決定性因素不一樣。民進黨在意的是2024年大選,對地方性選舉不是那麼在意的,有時候願意犧牲地方性選舉來確保大選。台灣社會意識形態基本上綠大於藍、「獨」大於統、拒統傾「獨」的格局。大選的時候民眾更關心台灣何去何從的問題。「抗中保台」牌、統獨牌、主權牌及兩岸關係議題因此基本上在大選中是有效的。所以「九合一」選舉的勝利並不意味着2024年一定會勝利。

實際上最近「九合一」和大選的選舉結果基本上是相反的。剛才講到,民進黨為了2024年大選,不惜率先放開疫情管控,確保屆時台灣的民生經濟比較好。加上國民黨很難團結,就像2018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出來以後,國民黨內部諸多大咖都覺得兩年之後大選也有機會,都想出來選,內部一片混亂,更加分裂了,最後沒能形成合力來爭取大選的勝利。

如果2024年選舉前夕,台灣的安全沒有問題,民生經濟也沒有比現在壞,再加上未來兩年民進黨大概率上不會再繼續做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了,那麼民進黨很可能會繼續執政台灣。因為民進黨已經進入到「政治正確」的政治收穫期了,多數民眾是認可民進黨的主張的,民進黨會想盡辦法打統「獨」牌、主權牌、「抗中保台牌」。國民黨很可能還是不團結,不僅形不成合力,反而是分裂的,不管誰當候選人,其他派系可能不會真正支持他,甚至相互扯他後腿。

中評社:過去半年來,兩岸關係更趨複雜嚴峻,國民黨本次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兩岸關係是否會因此有所變化?兩岸關係的前景是否會更樂觀?

唐永紅: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還不能太樂觀。這取決於在今後的博弈過程中,國民黨怎麼看待兩岸關係。如果民進黨繼續不接受「九二共識」或者搞「倚美謀獨」,大陸為了捍衞「九二共識」,堅決動用非和平的方式來維護主權統一,比如今年8月進行的跨過海峽中線的圍台軍演,讓台灣民眾感到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台灣是不安全的。同時,如果大陸在民生經濟方面也採取反制措施,讓台灣民眾體認到民進黨搞「台獨」、勾連外部勢力,會影響到島內的民生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才可能會回過頭來基於「九二共識」,採取馬英九時期處理兩岸關係的一些做法,否則國民黨還是會「拿香跟拜」,效仿民進黨的做法。

台灣第三勢力可能不太容易發展起來

中評社:民眾黨在新竹市勝選,並獲得了14個議員席次,您如何評價第三勢力在本次選舉中的表現?未來「白色力量」是否可能進一步發展壯大?

唐永紅:未來白色力量是否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壯大,取決於國民兩黨的政策的差異。如果國民兩黨的政策越來越接近,第三勢力的空間就很小。特別是在大選的時候,歸隊投票一定會比較明顯,特別是綠營。包括這次台北市市長的選舉,民進黨的票都投回去了。柯文哲的副市長、無黨籍參選人黃珊珊拿到的票其實多是來源於所謂中間選民及藍營的。這些年來,柯文哲及民眾黨的大陸政策及雙城論壇讓一些民眾以為柯文哲及民眾黨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

第三勢力可能不太容易發展起來,現在台灣社會的民意還在「綠化」中,在這種背景下,藍營還在萎縮中。柯文哲本來的想法是,既然國民兩黨都不能夠處理好一些問題,他就有機會,包括處理跟大陸的關係。但從現實來看,柯文哲的民眾黨只能從藍營中分到一部分票,所以民眾黨的機會也不大。

美國因素對台灣大選的影響很大。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還是支持民進黨的,認為民進黨在島內獲得了多數民眾的支持,也在現實層面發現民進黨比較親美。在這種情況下,在美國對華戰略旨在遏制打壓中國大陸的背景下,美國是不會放棄民進黨的,除非民進黨急於走完「台獨」最後一裡路,可能引發美國當前還不願意麵對的台海戰爭。如果美國也不希望台海近期發生戰爭,就要思考2024年應該支持哪位民進黨的候選人,美國通常會去給該候選人打招呼的,要求他配合美國的戰略規劃步驟行事。

民進黨的鄭文燦和賴清德都有可能成為民進黨2024年大選的候選人,至於最終誰能參選,主要看美國的態度。美國會支持誰,要根據當時的中美關係、台海局勢的演變,選擇更符合美國利益的那個人。如果美國還不想跟中國大陸攤牌,不希望中國大陸跟美國斷交,不希望台海發生戰爭,就會選一個比較溫和、看起來可以交流、姿態柔軟一點的鄭文燦;但是如果形勢變遷,美國認為需要一個更強勢的「台獨」工作者,才能更好地配合美國的戰略,就會支持賴清德。

現在看來,中美關係短期還不至於走到攤牌的地步。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還沒有結束,美國不想兩線作戰,因為不管是熱戰還是冷戰,美國都沒有能力兩線同時作戰。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六次主動找習近平主席溝通,他有兩方面的意圖:一方面不希望中國支持俄羅斯;另一方面,穩住中國大陸不要趁機對台灣動手。拜登作出的「四不一無意」等承諾也反映出短期不希望中美關係破裂,想維持中美關係帶來的巨大的現實利益。既然如此,拜登政府近期在打台灣牌的時候,也會考慮到打牌的力度、烈度,會以不攤牌、不斷交為前提。

在上述情況下,本來鄭文燦成為民進黨2024年大選的候選人概率更高一點,但是鄭文燦近期頻頻「出包」,包括桃園選舉的失利、論文涉嫌抄襲被撤銷,估計就不太樂觀了。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勝出概率就比較高了,但美國一定會根據自己的戰略規劃步驟去要求賴清德配合的。

中評社:中美元首11月在印尼會晤後,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您認為美國短期內會怎麼打「台灣牌」?

唐永紅:拜登政府基本上還會繼續打「台灣牌」,只是會掌握烈度和力度。美國近期不希望中美關係破裂,不會主動挑起台海戰爭,這主要是基於現實主義的考慮,畢竟當前的中美邦交關係帶給美國巨大的現實利益,是不可忽視的。但長遠看來,美國可能會等各方面都準備好了,西線無戰事了,為了藉助台灣遏制中國大陸的發展,同時維持其在亞太的布局和影響力,比如維持第一島鏈包圍圈的作用等,很可能就會以公開、正式支持「台獨」的方式,例如與台灣建交,甚至承諾出兵「護台」,想方設法挑起台海戰爭。

2022年兩岸關係波瀾不驚、有驚無險

中評社:2022年兩岸關係發生了很多大事,臨近歲末,您怎麼評價2022年的兩岸關係?

唐永紅:現在兩岸之間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在「九二共識」時期,兩岸之間是內部矛盾,現在變成了分裂與反分裂、「台獨」與統一的矛盾,這是一對敵我矛盾,會影響到兩岸關係的發展,再加上外部因素也發生了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美國對華戰略的重大、根本性調整,通過打「台灣牌」「以台制華」,遏制中國大陸的發展,維持其在亞太的影響力。這兩對矛盾是根源,但是2022年兩岸關係風起雲湧,還與各方投射到台海問題上的力量有關係。

從近期來看,中美兩國都不想攤牌斷交,中美兩國在台海問題上的力量比較強大,特別是中國大陸在台海的力量是有優勢的,可以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主動權。因此,雖然美國打「台灣牌」來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維持其在亞太的霸權,島內「台獨」勢力與民進黨當局勾結反華勢力,「依美謀獨」,兩岸之間因此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台海暗潮洶湧不斷,也一度風高浪急,但是總體格局還是維持住了波瀾不驚、有驚無險的狀態。

預期 2023年的兩岸關係仍不樂觀

中評社:隨着疫情防控的放鬆,兩岸間的交流往來有望逐步恢復,您對2023年的兩岸關係有何展望?

唐永紅:2023年的兩岸關係總體預期不樂觀。現在的形勢下,兩岸的民間交流作用已經不是太大。即便是疫情之後,兩岸都願意放開旅行限制並進行交流,對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的幫助也是有限的。

過去多年以來,兩岸民間交流對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和平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為兩岸之間保持沒有戰爭的狀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我們不想只是停留在和平發展的層面,還想上升到促進統一的層面的話,民間交流起到的作用是不明顯的。畢竟,交流對於增進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來說,只是一個外因。外因要起作用,是需要內因去支撐、配合的。而近20多年來,台灣社會的內因,就是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輿論體系,基本上是基於「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的定位在運作並型塑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獨意願的,不僅不支撐交流這個外因起作用,更是完好地衝銷了交流的作用。

現實中,兩岸民意出現了統一與分裂對抗的情況,這是以前沒有過的。大陸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以來,施行的是「愛台」教育和宣傳,視台灣民眾為台灣同胞,但是交流過後,大陸民眾發現台灣民眾多數並不愛他們,並不把他們也當同胞看,甚至把他們當敵人看待。交流發現「三觀」不合,「因為瞭解而分手」。而這之後要再修復兩岸民間關係,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再加上兩岸之間的矛盾、中美之間的矛盾都還存在,而且短期內難以調和。在美國眼中,中美之間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矛盾也是難以調和的。只是美國是一個很現實的國家,短期內為了邦交關係帶來的現實利益,不會弄到中美馬上斷交,但中美結構性矛盾註定了中美之間關係也不可能再回到從前,而會鬥得越來越凶;因此,美國打「台灣牌」、台灣「依美謀獨」以及兩廂勾結,也會越來越凶,如果中國大陸不加以有力反制,讓其付出得不償失的代價的話。例如,2023年中,很可能擔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又會竄訪台灣,屆時台海又會風高浪急,甚至掀起驚濤駭浪。

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從更長遠上看,美國根據自己的戰略安排,等到各方面都準備得差不多了,西線無戰事了,台灣也武裝到位了,那時美國可能就會挑起台海戰爭。即便美國最後會拋棄台灣,但在這個過程中,中美之間的矛盾、鬥爭、對抗的烈度會越來越強,兩岸之間的矛盾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越來越激化,中國大陸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高,解決問題的成本會越來越大。

總之,預期 2023年的兩岸關係不樂觀。現在統獨問題上,兩岸從官方到民意基本上都是對抗性的,兩岸之間的主要矛盾是敵對的;兩岸當局沒有任何共識,是不可能對話的;島內「台獨」勢力與美國反華勢力是相互勾結的。因此,即便疫情過後重啟兩岸民間交流,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郭台銘今後的發展,筆者願意誠摯地建議,郭台銘已經在兩次總統大選中嘗試參與,不論2024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郭台銘應汲取教訓與經驗,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如果2024大選選出的總統不是郭台銘,郭台銘仍可繼續努力,為2028總統大選而努力,如果2024郭台銘勝選,然允諾「只做一任」,將錯失處理台海最關鍵的歷史時刻。由是,郭台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者願意鼓勵與祝福之。

    楊雨亭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