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當年:中國評論月刊的創辦背景與作用

2022-12-20
 
AAA

 106548988.jpg

106548984.jpg

《兩岸求索——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概述》一書由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主編兼主修郭偉峰在書中詳盡披露了《中國評論》月刊在香港創辦的歷史背景與作用。郭偉峰指出,在兩岸關係理論創新方面,《中國評論》月刊從汪道涵會長的「共同締造論」出發,廣集兩岸及港澳海外專家學者的意見,積極參與在和平統一的原則上開拓「共議統一」、「兩岸一中」的豐富內涵,為構建和平發展的新理論體系作出了特殊的理論貢獻。

郭偉峰在該書《第一章:應運而生(1997年至2004年)》中這樣回顧了當時的歷史大背景:1991年冷戰結束後,美國政壇開始重新構思對華關係,「遏制中國」政策在擡頭,1995年5月22日,美國突然宣布:美國總統克林頓決定允許李登輝於當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進行所謂「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96台海危機」由此爆發,在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大陸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導彈實彈發射演習,並推遲第二輪「汪辜會談」,解放軍在台灣海峽最大規模的演習行動幾乎出動了海軍的全部主力,以及空軍的大部分主要戰力。原來國共之間存在的共識蕩然無存,李登輝形統實獨的原形畢露。可以說,1995年至2004年是海峽兩岸關係史上極為不平凡的10年,貫穿這10年發展的主線是兩岸「統獨」大對決與中美涉台大博弈。

郭偉峰迴憶說:儘管兩岸關係形勢異常嚴峻,但是,中共堅持和平統一的信心沒有動搖,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主席在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等單位舉行的春節茶話會上,發表了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大政方針,並就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若干重大問題提出了八項主張和看法。江澤民呼籲: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江八點」點燃了兩岸知識界的思想之光,促和避戰的民意也因此蓬勃而發。因應兩岸形勢的變化,如何構建一個兩岸各界都能夠信任認可的理論思想平台及維繫兩岸雙方的信任架構,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在這一大背景下,在德高望重的汪道涵會長催生下,《中國評論》月刊在香港應運而生。

在該書的個人傳記章節中,郭偉峰透露:1996年,面對兩岸關係瀕臨戰火的空前危局,我與周建閩等多位好友討論創辦一份以理性溝通兩岸的智庫雜誌,以思想來化干戈為玉帛。這個時候,上海東亞所所長章念馳提醒我們說:為何不去找汪道涵會長呢?他一直都有辦刊物的想法。見到汪道涵會長之後,我們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的鼓舞。汪道涵會長說:「兩岸溝通需要借船出海,支持你們毫無問題,總之一句話,配合你們、支持你們、幫助你們,我當你們的聯絡員」。

1997年6月,郭偉峰率記者採訪團抵香港從事「九七回歸」報導,並按照汪道涵會長作出在香港創辦《中國評論》月刊的部署,就雜誌印刷發行等工作進行了先期安排。汪道涵會長定下了辦刊的十二字方針:「擺事實、講道理、明是非、求共識。」11月下旬,郭偉峰、周建閩在香港成立雜誌編輯部,延攬志同道合者,啟動《中國評論》月刊創辦工作。

郭偉峰說:在汪道涵會長的親自指導、幫助下,《中國評論》月刊於1998年1月正式在香港創刊發行。一葉小舟,就這樣鼓足勇氣張帆出海。關於如何辦好《中國評論》月刊,汪道涵會長與我們有非常深入、頻繁的交流討論,有非常具體周全的指導,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汪道涵會長已有成熟的新聞思想,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具有共同性、共構性、共享性的思考下,汪道涵會長關於兩岸關係新聞傳播思想也具有豐富內涵,深刻影響了中評社的發展過程,直至今天,乃至未來。

 在《第一章:應運而生(1997年至2004年)》中,郭偉峰這樣闡述道:在此階段,《中國評論》月刊重點關注與研究的兩岸關係大趨勢有:一,兩岸關係處在民間交流逐步深入,但是兩岸政治關係日趨緊張的時期,其一是因為李登輝主導下的國民黨當局的「獨台」主張與「台獨」日趨合流,導致國民黨大分裂並丟失政權;其二是因為陳水扁及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連續兩次執政,導致兩岸關係激烈動蕩,兩岸官方渠道基本中斷,大陸社會的「武統」情緒大幅上升,兩岸關係處在和與戰選擇的高度危機之中。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扭轉兩岸關係強硬碰撞的危險趨勢,成為了兩岸執政者必須面對的大事。其三是台灣進入了選舉政治與政黨政治的歷史新時期,如何掌握有關特點與問題,是兩岸都要共同面對的新問題。二,同一時期,正是中國先後恢復在香港和澳門行使主權之後、「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澳門進行實踐的歷史新時期,其成功與否,有何經驗與教訓,如何運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必須進行新觀察思考與研究。

郭偉峰介紹說:《中國評論》月刊重點關注與研究的中美關係大趨勢有:一,美國政府從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逐步轉變為戰略合作者,需要促進這種戰略轉變。二,美國對華不斷製造摩擦,中美關係必然跌宕起伏,但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維護中美關係穩定的輿論定力。三,美國對台政策始終是破壞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要高度重視和高度警惕。四,力促美兩黨主流派形成共識:「孤立」和「遏制」中國不是上策,而與中國保持「接觸」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

郭偉峰從歷史回顧指出:《中國評論》月刊在這一階段發揮了四個方面的歷史作用:第一,在「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下,助力豐富擴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論的新內涵,構建兩岸社會有高度共識的和平發展理論體系;第二,堅持「和平統一」大政方針不動搖,加大力度反「台獨」促和平,走在兩岸政府決策的前面,明辨分歧,爭取共識;第三,實地觀察與總結香港與澳門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為兩岸和平統一道路進行新思考;第四,深化兩岸新聞交流的作用,推動新聞交流從資訊交流階段進入思想交流的新階段,並完成四大任務:一是建立以雜誌社和出版社為形式的兩岸公開溝通傳播平台,二是積極促成兩岸各黨各派各方人士在這一平台全面對話,三是啟動兩岸關係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四是在兩岸關係的大討論中形成理性包容、共議共構的主流價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軍事備戰「武統」台灣,最早可能在2027年發動攻擊。中美交惡之際,這似乎是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熱門話題。
    我多次闡明我的觀點:台灣不獨,大陸不武。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道。

    王向偉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