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從兩會透露的信息看台海局勢

2023-03-13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3-13 at 14.53.13.jpeg

兩會是每年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之一,全世界都希望從中了解中國官方下一步的政策傾向。

如今全世界,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地區,都非常關心台海局勢。作為世界最複雜的國際問題之一,台海一直以來是一座休眠火山。而現在中美關係緊張,大幅增加了噴發的風險。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不斷以各種形式打破常規與台灣互動,北京也不斷加強對台灣當局的武力震懾,似乎衝突一觸即發,全世界都在觀察各方行動。兩會正好是一個契機了解中國政府的取態。

首先當然要看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台灣問題未來方向時,報告的語氣不像外界預期的劍拔弩張,反而趨於溫和。與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去年的中共二十大報告相比,不但沒有提「不放棄武力」,也沒提「外部勢力干涉」,而且兩次提到和平:「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最後還額外加了「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呼籲。要知道,中國共產黨一直把統一台灣當做一個需要夙興夜寐、努力奮鬥去實現的歷史任務,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聚會。這樣的語言,尤其在現在的局勢下,很出人意料。

這一點在新任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人大台灣團審議時的講話中也可以驗證。他首先強調要堅定不移爭取和平統一前景,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

當然,對於台獨,中國的立場不會變,不放棄武力是一定的。但說和不說就是有分別。在這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發佈場合講出來,透露了緩和的意味。

3453452523.jpg

第二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答記者問。在這場全球矚目的發佈會中,他特地拿出一本憲法並引用有關台灣的章節論述台海問題,以這種行為姿態向世界強調台灣之重要。

其中秦剛也用了很多「金句」:「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跨愈的紅線。」「台灣問題之所以產生,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台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強硬警告美國,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了中國政府的取態。

第三,財政部3月5日提交的《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顯示,2023年的公共預算支出按年增5.6%。其中糧油物資儲備支出增長13.6%,這還是在國家財政收入因疫情縮水後出現的,屬逆市增長。尤其物資儲備大幅增加的動作,在歷史上很多時候是備戰行為。所以有分析指中國政府在做戰爭準備。

理性告訴我們戰爭不會立刻發生,因為世界難以承受全球GDP蒸發30%的風險。但最近一兩年中美的惡性互動使得這種危險更接近發生,任何一個「偶然時刻」都可能導致改變世界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備戰行為符合邏輯。

當然,分析中國的台灣戰略,民間的聲音也不可不察。其中就有人呼籲以嚴刑峻法震懾、威嚇台灣社會。例如以言論出位、激進著稱的網紅作家周小平建議國家發佈「台灣分裂勢力人物黑名單」,如果黑名單人物在發佈後繼續台獨行為,則當中國武力進攻台灣之時,任何人都可以將其逮捕或擊斃。現實中這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但這種聲音作為民意的體現也很重要。激進的民意如不受控,很可能變身民粹,綁架政策。

shutterstock_1602065497.jpg

總結來說,中國官方在日趨升級的局勢下保持了冷靜,從政策論述開始緩和台海矛盾,不直接攻擊台灣當局和台灣社會,說明在內憂外患之際,中央政府能理性行事,不被「帶節奏」。第二,將槍口對準美國,製造「美國挑撥離間兩岸中國人」的輿論環境,有利於說服國際社會接受中國的邏輯。同時,低調進行戰爭準備,防備擦槍走火。另外,民間激進的聲音也愈來愈大,有影響政策的風險,值得警惕。

台灣問題涉及歷史、政治、地緣、意識形態等複雜因素,解決需要大智慧。但相信兩岸人民、政府,包括區域內的各國都希望兩岸和平,不要戰爭。如今北京遞出了橄欖枝,台灣當局應認真考慮坐下來談一談,藉此契機開啟良性互動。試想,如果長期不談判,任由局勢塌陷下去,最後結果一定是台灣受最大損失。

現在大家都認為談統一不是時候,那就先談和平,雙方可以簽訂一個和平協議。例如台灣承諾長期不搞台獨,大陸承諾該年限內不武力統一。雙方針對對方最大的擔憂做出承諾,換取未來幾十年的和平。未來再以此為基礎,在合適的時間談下一步的可能性。此時兩岸應當重拾「習馬會」的格局,分歧沒關係,面子沒關係,只要有誠意都不是問題。這是兩岸老百姓最大的福祉,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