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掃黑劇《狂飆》反派太紅引爭議

2023-02-20
 
AAA

 ab9fae4356a8c47d12d52be21a416b79.jpg

「你飈到哪了?我已經快飈完了……」

最近和中國朋友們聊天,大家三句不離「飈」——說的是農曆新年期間熱播的電視劇《狂飆》。

這部由中國央視和網絡影視平台愛奇藝聯合出品的掃黑題材劇集,開播以來口碑和收視率都一路「狂飆」,熱度甚至蓋過春節檔電影。該劇在2月1日播出大結局當天,相關詞條霸屏微博熱搜榜;影音口碑網站豆瓣上至今共有超過53萬人打分,評分仍高達8.5。

《狂飆》以中國掃黑除惡行動中多個大案為素材,展現了警員安欣與黑幫頭子高啟強長達20年的正邪角力。有別於其他掃黑劇集,該劇前半部分重點刻畫了高啟強是如何從一個老實本分的菜場魚販,在大環境的壓力與誘惑下逐漸偏離正軌,最終變成心狠手辣的黑幫大佬。這個立體豐滿的反派角色讓不少觀眾為之共鳴,甚至有網民認為《狂飆》應該改名《高啟強傳》。

劇集播出後,大批「高啟強同款」紛紛上架電商平台,從他讀的《孫子兵法》,到他戴的手鏈,再到同款皮衣和領帶,都受到追捧。甚至在二手摩托車交易平台上,都有不少標註「高啟強同款」,風頭遠超男主角安欣。

除了高啟強,劇中其他反派角色也都個性十足。從陰狠的二當家高啟盛到暴脾氣的徐江,再到正邪難辨的老警察曹闖,每個人物都有豐富的故事線,讓觀眾印象深刻。有網民感嘆:「沒想到反派更讓我有代入感,覺得他們才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狂飆》劇組顯然沒有預見到反派會如此出彩。為避免爭議,飾演反派角色的幾名演員甚至在一次視頻直播中,齊刷刷地代表劇中人物向觀眾道歉。

但質疑的聲音並未就此消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戴清上周在《文匯報》撰文《塑造反派需要把握角色魅力的分寸》,指出有人罔顧高啟強的罪惡,只為他的草根逆襲歡呼雀躍,甚至對正面人物報以漠視和輕蔑的態度,「如此認知和情感態度不只是令人不安、不快,更是發人深思的」。

戴清認為,涉案、掃黑題材劇不是一般快消品,社會文化功能至關重要。「反派角色塑造的最大成功,應該以作品有效引領觀眾的價值認同為標準和目的,而不是反派角色魅力的最大化」。

與此同時,一條來源不明的消息也被熱轉,指相關部門已下發內部文件,要求熱播電視劇「注意反派角色的刻畫,不讓過度描寫反派成長」。對此,支持《狂飆》的網民反駁,如果反派又懶又笨,還能雄踞一方20年,難道不更凸顯正面角色無能?儘管傳言至今未獲證實,但《狂飆》反派走紅引發的輿論爭議可見一斑。

在我看來,《狂飆》裏的反派能引發觀眾共鳴,不僅因為演員和角色的魅力,也因為他們的遭遇更貼近普通人。和有大領導做養父的正派男主角相比,魚販出身的高啟強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向地痞惡霸低頭;他反抗過也求助過,但最終為了自保,還是無奈加入黑惡勢力。這是更多平頭百姓在生活中面對的困境,也凸顯出現實中掃黑反腐工作的複雜艱巨。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加強黨內反腐敗力度,強調「老虎蒼蠅一起打」。中共政治局在2018年曾定性「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習近平今年1月在中紀委全會上發言時,不再提「壓倒性勝利」,而是再度強調「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有學者認為,打虎10年來「老虎」依然層出不窮,說明腐敗已成為根深蒂固的官場文化。如果不遵照這套潛規則,官員仕途就難有上升空間,甚至可能被邊緣化。

要從根源上剷除腐敗,不能只靠高壓震懾,更要依靠制度改革,破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狂飆》熱潮尚未減退,現實中的足壇反腐大戲也漸入高潮。中國足球協會主席陳戌源本周被通報落馬,成為近三個月來第四名被查的中國足協高層。而首個被查的國家隊原主教練李鐵,不僅是中國男足唯一一次闖入世界盃決賽圈時的隊員,也是國足史上最年輕的主帥。這名曾經光芒四射的前國腳,是怎麼一步步陷入貪腐的泥沼,同樣引人深思。

劇中的高啟強在哪個人生岔路口可以回頭?劇外的李鐵在足壇「染缸」裏能否獨善其身?

在高喊「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同時,回溯黑幫大佬如何「黑化」,深究落馬官員如何誤入歧途,是「反派成長史」能帶來的更重要啟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要真正地令內地娛樂文化事業可以持續地、健康地發展下去。官僚干預始終有其需要性,但是,任何新的監管措施,應盡量以業界和觀眾利益為主,甚至應該相信群眾、觀眾眼光。

    文濤  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