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 「究竟政府應有多少財政儲備才算合適 , 人言人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過去幾年由於疫情導致經濟不景,政府錄得大額財政赤字。有人關心政府的理財方法是否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即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他特別作出說明。他指香港是一個細小、開放型經濟體,亦缺乏天然資源,經濟表現無可避免易受外圍環境影響。當外圍環境惡化或發生自然災害時,香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政府財政收入也可能大幅減少。政府施政的最根本目標是照顧市民福祉。為此在經濟下行時需要推出逆周期措施,穩住經濟,保障市民生活,紓緩大家的壓力。此消彼長下,政府財政便會出現赤字。相反在經濟環境向好時,政府的稅收和其他收入都有所增加,加大支出的需要也會減少,就會錄得盈餘。
因此分析政府的財政狀況,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現,而應該看整個經濟周期內的情況。過去二十多年,政府的財政狀況波動很大,在好景的時候,有人會認為政府有結構性盈餘;在不景氣的日子,有人就會指政府有結構性赤字。這些基於觀察短期表現而得出的結論,各有其局限,認為用經濟周期而非個別財政年度來衡量較為合適。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了三個長短不一的經濟周期,最長亦是最近期的一個,歷時超過十年。
他又提到究竟政府應有多少財政儲備才算合適,這是人言人殊。有人認為政府財政儲備愈多愈好;也有人覺得政府不應佔有過多社會資源,而應盡可能把資源留給市民和市場,經濟效率會更高。我認為政府的財政儲備有幾個功能,包括:
(一) 積穀防饑,即保持一定儲蓄,以應對逆境,支援市民和企業,維持社會穩定;
(二) 有助維護金融穩定;及
(三) 儲備的投資收益,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善用儲備亦可支持香港的經濟和產業發展。
以過去香港在逆境時的財政狀況作為參考,他認為目前財政儲備水平是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