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中美角力形勢轉變 美底氣不足中國佔上風
俄烏戰爭將滿一周年,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變化,並不僅僅取決於俄烏兩國的取態,美國和北約都已實質地捲入戰爭,而中國的取態有可能是關鍵因素。在俄烏戰爭周年前夕,中國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主任王毅訪俄羅斯,而美國總統拜登則在王毅之前,搶先一步突然訪問烏克蘭,兩國之間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政治角力。而這場角力的過程中,美國不論從實力還是從道義上,都顯露出底氣不足,中國在氣勢上已佔上風。
俄烏戰爭持續了一年,陷入僵局。這場戰爭已經不再是俄烏兩國之間的戰爭,而應該是俄羅斯與整個北約的戰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因北約東擴而起,俄烏兩國之間的戰事,北約一直參與其中,提供武器、軍事支援。戰爭發展到現在,俄羅斯在苦苦支撐,烏克蘭和北約又何嘗不是?甚至有人認為,美國及西歐國家的生產能力不足,能否持續地為烏克蘭提供足夠的炮彈,恐怕已經成為問題。
拜登在戰事滿周年之前,搶在王毅之先到訪烏克蘭,聲言將再提供5億美元的援助,日本緊隨其後,宣布會提供55億美元財政支援,以穩住烏克蘭的信心。另一邊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向媒體放話,聲稱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彈藥。
很明顯,拜登和布林肯的言行,正反映出美國內心的虛怯和懼怕。美國原本想借俄烏戰事拖垮俄羅斯,但一年未見其效,不僅沒有讓俄羅斯垮下來,反而讓美國身陷泥濘之中。
拜登的策略是,不斷地把更多國家拖落水,替美國買單。不僅整個北約被捲入戰爭,美國的其他盟國,包括亞洲的日本、南韓也被捲入其中,為維護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及美國主導之下的全球秩序,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但拜登之策並沒有達至他預期的目標。美西方持續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軍事援助,並沒有令戰爭形勢緩和下來,俄羅斯也沒有向美西方妥脅的傾向,反而將戰爭的定位改為全面結束西方霸權。這預示着美國軍事援助烏克蘭拖垮俄羅斯的策略不太可能凑效,反而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危機。俄羅斯是核武大國,美西方持續逼迫下去,會否引發出一場核武危機,甚至導致更嚴重的世界災害?美國必須要作出負責任的回答。
此外,西歐多國因被捲入戰爭,引發多個國家內部矛盾激化,社會變得不穩定,經濟陷入困境,對於是否繼續跟隨美國的指揮大棒,也充滿了爭論,時間拖得愈長,就存在愈多變數。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一直在關注中國的取態。俄烏爆發戰爭之初,美國已經用了多種手段作出脅迫,阻止中國站在俄羅斯一邊。俄烏戰爭的一年,也是美國不斷向中國施壓,逼迫中國妥脅,協助維護美國的全球利益的一年。
但正如許多人所說,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拖垮俄羅斯之後,美國必將變本加厲地對付中國。不論從哪種角度看,中國都不可能站在美國一邊。過去一年,中美之間的角力,也在不斷地變化,從最新的情況看,形勢已經出現轉變,美國由盛氣凌人,變得底氣不足。
在俄烏戰爭滿周年之前,中美之間因「流浪氣球」事件引發一輪角力。最初,拜登姿態強硬,派出先進戰機用空對空導彈射落中國「流浪氣球」,氣勢洶洶指責中國侵犯美國。但幾個回合之後,拜登突然公開表明「不會向中國道歉」迅速為事件降溫。「不會向中國道歉」,實際也是一種認錯的方式,只不過拒絕道歉。而王毅則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主動出擊,批評美國近乎歇斯底里濫用武力。雙方之間的比拼,中國顯然佔了優勢。
拜登突訪烏克蘭,布林肯又無中生有地向媒體發話,正是美國底氣不足的表現。美國以武力維護其霸主地位,自身實力不足,又損害盟國的利益,危害世界安全。中國則以和平促進世界多元發展,符合全球利益。中美兩國圍繞着俄烏戰爭的新一輪角力,不論從實力還是從道義上講,美國都顯得底氣不足,中國在氣勢上已佔據上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