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港青面臨巨大發展機遇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位化發展水準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數字化,是將許多複雜多變的資訊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和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進行統一處理的過程。通過推動生產方式、商業模式與管理範式的深刻變革,數字化正對全球社會和經濟的各方面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資料顯示,2012—2021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大灣區內建設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使得大灣區的網絡更加互聯互通、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數字產業協同發展。
過去四年多,特區政府已投放超過1,500億元發展創科,包括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區政府在2017年12月公佈首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並於2020年12推出更新版的《藍圖2.0》,提出涵蓋六個智慧範疇130多項措施,推動香港的智慧城市和數字化發展。為配合香港數字經濟及智慧城市的發展,特區政府在任內籌建了多項重要的數字基建項目,包括新一代政府雲端平台、大數據分析平台,以及「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並已於2020年陸續投入服務。與此同時,香港正構建共用區塊鏈平台,以促進利用區塊鏈技術推行智慧政府服務。
在國家『十四五』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香港要搶抓數字經濟新賽道、培育數字經濟新優勢。具體可以在研發關鍵數字技術、發展協力廠商大數據服務產業、加速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和引領數字跨境流動國際合作等方面發力,獲得增長新動力,實現發展新突破。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一直是中國和世界連接的橋樑。目前中國已是數字大國,並致力於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香港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逐步完善數據跨境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關於個人數據保護的立法,細化公共和私營部門數據共用規則,引領數字跨境流動國際合作。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給大灣區和香港青年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對香港青年寄予的期望。特區政府要特別鼓勵青年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數字經濟帶來的龐大機遇,積極投入大灣區高質量建設,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隨着大灣區的發展愈趨成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產業不斷多元化的情況下,給香港青年帶來的機遇會漸多。香港青年應抓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空間、增添新動力。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關心年輕人在大灣區的發展,而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把現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恒常化,亦會繼續支持為香港的青年提供的大灣區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期待有更多香港青年人去大灣區發展,編織他們創業的故事。
推進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趨勢,相關建設工作只爭朝夕,其中人才或優秀人力資源至為關鍵。大灣區企業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愈來愈高,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的需求較大。人才是推動一個地方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資本,全球各地都求才若渴;現時不僅大灣區面對人才緊缺,全球都在競逐人才。香港青年走進大灣區城市,親身感受當地的生活和文化,對大灣區不單有深切瞭解,更掌握其發展變化;香港青年在大灣區親身體驗,可有不一樣的體會。
香港青年在大灣區仍具競爭優勢,若能持續鞏固優勢、改善不足,並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肯定為個人事業發展帶來廣闊空間。兩地政府應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層面,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建立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協同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為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一系列創科基建設施,它們的發展領域與《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數字經濟時代提出的新興產業吻合,包括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為其優先發展的研究領域;以及香港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將針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相關研發活動需要。善用數據、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和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技術以及建設數字基建設施是推動數字經濟的重要催化劑和關鍵要素。特區政府積極透過以數據主導的方式,促進香港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發展。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得天獨厚的金融優勢。在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積極融入大灣區的發展,香港青年將面臨百年難遇的機遇,進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嶄新人生境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