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珍珍:戲曲是了解中國文化入門
粵劇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項目。戲曲中心總監鍾珍珍說,戲曲除了是表演藝術,亦是大家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故事中反映中國儒家思想的「忠孝哲義」。她舉例指,膾炙人口的作品《帝女花》,故事隨卻談情,亦有愛國情懷。粵劇雖然有數百年歷史,劇目亦用上古文。但鍾珍珍說粵劇並非艱澀難懂,故事情節多具濃厚趣味,觀眾大可抱輕鬆心態入場,欣賞表演者的基本功-----「唱、做、唸、打 」。
鍾珍珍說四項基本功中以「唱」先行。觀眾即使對粵劇了解較少,都應能分辨出表現好壞。她指,「他的聲音好不好聽?唱戲時有無技巧?你應該感覺到的,例如他的音域好闊,分辨出演出者的聲音好動聽,其實你已經懂得聽了。」
「做」指的是做手及身段。鍾珍珍說,中國戲曲表演者經常會用形體動作表達一個意像,讓觀眾了解劇情發展。她舉例指,表演者要呈現開門,可以用雙手放在臉前打開,以示開門之意。她又稱扮演弱女或巾幗女英雄,演出者在台上被惡霸推跌時都應該有不同的身體語言,「最重要是讓觀眾相信你的身體語言,相信你進入角色。」鍾珍珍說。
至於「唸」及「打」,鍾珍珍說觀眾相對容易觀察及理解。唸白屬演出者就著對白的演譯,表演者有較大的自由度控制節奏及情感,讓觀眾感受到代入到角色。
而「打」就要欣賞表演者整體的架勢及節奏,鍾珍珍指,「是否個個表演者都演出「一字馬」較精彩呢?你看過多次後,你慢慢就會懂得看,取決於個人偏好。」
鍾珍珍說,中國戲曲表演者的化妝亦都反映出中國人對美學的想法。若面譜畫上紅色,傾向是忠良角色;相反面譜多白色便多屬奸角。鍾珍珍指,「過去有好多丑生面上中間有塊行內叫『豆腐』的東西,即有塊白色的化妝。那個角色可能是性格糊塗,九品芝麻官等。它是一個標示來的,讓觀眾一看就知是丑生,搞笑的角色,有點傻氣。」
而演出者的妝扮、服飾比較誇張。鍾珍珍解釋,過去戲曲表演場地多是空曠平地,不少觀眾距離表演台十分遠,「以往舞台更是用烏絲燈膽,光線不足。於是表演者化妝要濃一些,對比色強烈一點,眼的線條畫到好粗,因為眨眼都要讓好遠的觀眾看到你。」
不過隨著舞台技術的進步,鍾珍珍說,現時的戲班均十分著重演出者的服裝外觀及質料,慕求追上潮流,而化妝就會變得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