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完善本地數碼人才庫
要推動香港的數碼經濟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善用AI數據,便需有賴數碼專業人才。
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獲英國皇家工程院菲臘親王勳章,並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在年初的一次傳媒訪問中,就一針見血地說出科技人才的問題。他說:「人才包括兩個方面,特區政府正在全世界招聘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授,我把這個比喻為『插花』,但是除了『插花』,也要『種花』,培養自己的本土人才。」這可謂至理名言,栽培人才雖然耗時,但長遠而言,可保將來人才不斷,此點值得當局關注。
試想一想,醞釀經年、去年終於正式啟用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這項以地圖為本的數碼基礎設施,由於教學和培訓資源未有同步配合發展,現時懂得使用的人仍然不多。這也與政府的開放數據相似,2019年初多個部門已提供數據集予公眾免費瀏覽及使用,但早前有民間調查顯示,受訪市民使用「開放數據」只得兩成,難以全面發揮空間數據萬億元的潛在價值,所以人才培訓是必不可少。
特別是全球都認定算力是現今推動數碼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並積極擴大算力的規模。現時,各國算力規模愈來愈大,相對香港的形勢卻明顯落後。即使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推動科研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如我們只以為有了數碼基建,成果和效益便會自動產生,未免有欠長遠而宏觀的視野。
畢竟硬件易得,人才難覓。既然當局已決心建立超算中心,除要設立明確的定位和目標,以及籌謀各項硬件配套,還須同步加強相關教育及專業訓練。只有完善本地數碼人才庫,我們的數碼發展方能持續有成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