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提倡可持續飲食模式
有研究指出,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一成半,其中以牛隻排放量最多,約佔畜牧業排放量的六成半。
根據亞馬遜環境研究所(IPAM)於2021年發布的調查顯示,亞馬遜森林砍伐面積中,有高達七成半被用作為畜牛的牧場。這樣大規模佔地放牧牛羊,不但增加温室氣體的排放,還有可能會損害土壤質素,並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影響生物多樣性,有機會引發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同時,飼養家畜也需要大量水源。有數據推算,一頭乳牛每日約需飲用50加侖的食水,若要從牠身上擠取1加侖的牛奶,就要讓牠多飲用683加侖的食水,相對製造一磅豆腐只需要的244加侖食水,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的耗損明顯更大,吃素較食肉更能減排節能。
聯合國於2019年發表有關氣候變化的報告也指出,減少肉食可助減緩氣候變化。有人看準全球減少肉食的訴求,締造商機研製了「植物肉」,這些植物肉主要由植物蛋白質製成,外觀及口感跟真正肉類接近,又聲稱含有肉類可提供的蛋白質、脂肪及礦物質,可滿足人類日常所需的營養。而且,有研究指出,相對真實肉類,植物肉所消耗的自然資源較少,其生產所需的土地使用量、用水、水質污染情況和溫室氣體排放一般均可減少三至九成,所以這些植物肉越來越受到關注。
不過,植物肉的生產成本高昂,難以大規模量產,加上它須透過使用添加劑和營養素來調整風味,部分食物添加劑可能會對人體帶來負擔,能否普及仍屬未知之數,須業界協力提升相關的食品技術,並加強監管以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衞生。
隨着人口持續膨脹,加上氣候變化大幅影響農作物收成,糧食供應的情況令人憂慮。面對糧食危機,我們除要珍惜食材,還需要設法減慢糧食的消耗速度,改行可持續的飲食模式,如減少肉食,便是其中一個方案,好讓地球資源可持續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