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非霍奇金淋巴瘤分類多 詳盡診斷方可對症下藥
淋巴癌可以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及霍奇金淋巴瘤,當中以前者較為常見。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非霍奇金淋巴瘤是2021年十大致命癌症(以整體死亡數字統計)第八位。
非霍奇金淋巴瘤種類繁多,按個別腫瘤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徵而分類命名。針對淋巴瘤的類別、病況和分期,都有特定治療方案。所以,病人需要進行多種檢查方可確認腫瘤所屬類別。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陳守仁醫生表示,明白病人在患病後希望盡快接受治療,但耐心等待檢查結果、對症下藥,才是治病之本。
人體內的淋巴系統由淋巴管連接淋巴結成一個「網絡」,將淋巴液輸往全身;它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負責抵抗疾病和感染。一般而言,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人有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如球體,常見於頸部、腋下或鼠蹊位置。另外,病人有機會出現長時間發燒不退、體重明顯下降、全身持續痕癢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見於年長者;當中以「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為佔比最多的分類,佔非霍奇金淋巴瘤約四成。陳醫生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相對較為惡性(aggressive),可以急速生長。
針對此類癌症的標準療法為同時使用標靶及化學治療的R-CHOP方案,即對抗CD20單株抗體Rituximab結合化療CHOP。根據臨床數字,使用R-CHOP處方的病人,有六成多人可以「斷尾」,但有三成多人對此處方無效或會容易復發。
非霍奇金淋巴瘤成因至今仍然未能解釋,但其症狀容易在身體上發現。陳醫生提醒,市民應多加注意身體變化、觸摸身體留意有否異樣。如果摸到身體有不明的無痛結塊,應及早求醫及檢查。
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人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如球體,常見於頸部、腋下或鼠蹊位置。市民如果摸到身體有不明的無痛結塊,應及早求醫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