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凌:實施區政難獨興 專員議員應共襄
民生無小事,十八區區區都繽紛。在後疫情時代,百業待興的2024年,區政在國家眼中、特區政府治下、市民生活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現在區政在百姓眼內,看似有點遙不可及。
現在區政主要掌握在各區民政專員(DO)手上,區內不同事務均由DO 及其轄下行政隊伍主理。誠然,效果在剛剛開始新政的今天當然仍未可定論,但如此多項重要的工作需要DO 一人處理,在情在理都是一件要求很高,甚至太高的事情。然而,筆者看現時不少DO 行事方式看似都是以由上而下的「行政主導」形式為主。年初提議的「設置具地區特色的『打卡』地標」,不少區分都是由分區民政處先提出已成形建議,再咨詢區議會及其他咨詢架構。區議會成為為民政處建議貼金的地方。當然,DO 和分區民政處同事的想法未必是不好,但卻浪費了一群有能力有心力的區政參與者。
區議會在完善選舉制度下已開始了數月的任期,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及各區民政事務署都不斷為區議員舉辦不同的區議員訓練班,相信各區議員都獲益良多。
在各區民政都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的時候,區政實在需要更多社區的持分者參與,方可真正實現良政善治,提升地區的治理效能。「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筆者認為DO要下放更多區政政策的討論予區議會及其他咨詢架構。區政不應是DO 一人單打獨鬥,由個人主導整個區的發展,而應是由貼地的咨詢架構參與構建理想社區的形態。
為了成功實現這一目標,就先從分區民政處為各咨詢架構設定會議議程的早期階段開始。會議議程不應只是討論DO 所想的事,更應該是討論區政參與者的所想所求。在推行政策時,不應該僅由分區民政處預先設計不同方案並徵求意見。
區議會及其他咨詢架構曾被喻為有志之士參與政治的搖籃。過去一些搞局鬧事的人破壞了區議會美好的初衷,使其失去原來的光彩。現在香港政通人和,理應讓一切回歸初衷。有志從政者寄望有更多機會加入這個由治及興的圈子;政府亦應敞開胸襟,吸納更多有能之士,讓他們發揮所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