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孫中山功勳的香港愛情動力
孫中山與陳粹芬曾在屯門青山紅樓同住。(左:網上圖片/右:作者提供)
俗話說,任何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作賢內助。而偉人孫中山背後有四位女人以愛情的動力來支持了他的革命事業。孫中山建立功勳的動力之一是,居住香港身受陳粹芬愛情感染的動力。孫中山一輩子最密切的年輕女性有四位,其動力作用大小有分,但都是賢內助。她們分別被人稱為:“澳門婆”的盧慕貞、“南洋婆”的陳粹芬、“日本婆”的大月薰、“上海婆”的宋慶齡。
盧慕貞是孫中山的原配夫人,1884年5月26日在廣東香山18歲的孫中山與17歲的她結婚,以後長住在澳門,因而被稱為“澳門婆”。1891年25歲的孫中山與19歲的陳粹芬在香港屯門基督堂相識並同居,因陳粹芬父親在南洋做生意,她常跟父親去南洋,因而又被稱為“南洋婆”。1903年37歲的孫中山與16歲的日本櫻花夫人大月薰姑娘同居,因而被稱為“日本婆”。1915年49歲的孫中山與他的女秘書22歲宋慶齡結婚,因宋慶齡出生於上海,又長期住在上海,因而被稱為“上海婆”。
陳粹芬(1873-1960),原名香菱,又名瑞芬,原籍福建同安,父親是位郎中。1873年出生於香港新界的屯門,因排行老四,人稱陳四姑。由於早年在南洋活動的時間相當長,因而一般被誤為南洋人,凖確地說是出生在香港的人。
1892年8月,時年19歲的陳粹芬在香港屯門基督教堂,由陳少白介紹她與孫中山相識。某一天,陳少白將陳粹芬領到孫中山面前,說道:“我介紹一下,這位陳粹芬女士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女革命,她對我們的革命主張完全贊同。”孫中山聽罷非常高興。但見眼前這位妙齡少女,面目秀麗,身材適中,舉止豪爽,頗具風韻。孫中山興奮地說道:“你好,我是孫文。凡是主張革命的都是我們的同志。當今的滿清政府已腐朽透頂,烏煙瘴氣,靠賣官鬻爵以自存,正如糞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穢愈甚。要救國救民,就非要鋤去惡劣的滿清政府不可,要效法洪秀全、石達開以武力推翻清朝。我就是要做‘洪秀全第二’!”
1895年初,孫中山謀劃廣州武裝起義。陳粹芬從外地趕到香港去會見孫中山。起義準備緊張地進行,但隊伍組織渙散,內部意見不一,尚未起事即遭失敗。隨孫中山到廣州策動起義的陳粹芬,在得悉革命黨人陸皓東被捕的消息後,立即告知孫中山。為保證孫中山的生命安全,陳粹芬成了他唯一的衛士。她和孫中山不敢回診所,也不敢回家,只好隱居在親友家中,觀察事態的發展。陳粹芬得知清廷以重金緝拿孫中山,並向亞洲、美洲、歐洲各國清使館發電,通緝孫中山,情況萬分危急。於是,陳粹芬和孫中山當機立斷,匆匆收拾行裝,孫中山化裝成商人模樣,陳粹芬裝扮成孫太太,二人深夜逃出。
孫中山避難在日本期間,陳粹芬則為革命黨人燒飯做菜、洗衣服,任勞任怨。當年如胡漢民、居正、戴季陶、馮自由、廖仲愷、劉成禺、蔣介石、許崇智、陳炯明、陳其美、黃興、蔡鍔、李烈鈞、鄒魯、謝持、鄧鏗等都曾受到陳粹芬的接待與照顧。她使這群為獻身革命而背井離鄉的亡命客大有“賓至如歸”的親切感,以至大家都親熱地喊她為“四姑”,有的見她與孫中山關係密切,就直接稱呼她為“孫夫人”。每當這時,陳粹芬會很爽快地糾正說:“不要這樣叫,我是大家的煮飯婆、洗衣婆。你要是餓了,就喊煮飯婆,煮飯!要是有衣服要洗,就喊洗衣婆,洗衣!” 陳粹芬能騎馬、會打槍,隨軍征戰,但為接待革命同志,燒飯做菜、洗衣縫被,任勞任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她不爭名利,以致多少年來,對於陳粹芬的名字以及她與孫中山的關係,都鮮為人知。
陳粹芬抱養了一位蘇姓華僑的幼嬰為女兒。孩子的姓既沒有保留原來的蘇姓,也沒有用她陳家的姓,而是用孫中山的姓,取名孫容,又名孫仲英,後嫁與孫中山的哥哥孫眉的孫子孫乾。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的消息傳來,陳粹芬說:“孫中山娶了宋慶齡之後有了賢內助,諸事順利了,應當為他們祝福。”1925年3月陳粹芬得知孫中山逝世噩耗,遠在南洋的她,痛哭失聲:“我雖然與孫中山分離,但我們的心還是相通的,他在北京病危期間,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夢見他在空中飛翔。”她在家中設壇遙祭孫中山,時間長達7天。陳粹芬身穿喪夫之婦的孝服,女兒孫容則以喪父的兒女身份披麻戴孝。陳粹芬說:“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中華民國,我的救國救民願望已經達到。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非中山棄我,他待我不薄,也不負我。”
香港屯門青山紅樓是孫中山和陳粹芬在香港共同居住的地方,更是策劃推翻滿清政府的秘密據點。它位於香港屯門區屯門南,面對龍門路,鄰近蝴蝶邨及北山苑,背靠著青山,所以又稱為之“青山紅樓”。仰慕著青山紅樓,2012年夏我從九龍旺角乘地鐵到屯門,然後轉乘輕鐵,到蝴蝶站下車。問了一下路,即看到醒目的“中山公園”簡易牌樓和寫有“紅樓”藍底紅字的指示牌。順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往裏走,在一片綠蔭深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樓高兩層、三開間舊式紅色洋房,這就是孫中山和陳粹芬居住過的青山紅樓。紅樓本是商人李璿兒子李紀堂的私産,出於對孫中山的景仰,捐出作為紀念公園。原是一棟混合中西建築方式的紅磚二層建築,牆身為紅色。房屋上書寫著“博愛”、“天下為公”和“知難行易”的大字,似是孫中山的手跡。屋後建有“孫逸仙博士紀念碑”,碑呈長柱形,高約20餘英尺,頂部為圓形的“青天白日”標誌,底部則刻有《孫逸仙博士紀念碑記》。紀念碑前矗立著孫中山的半身銅像,在銅像之下刻有《國父遺囑》。不遠處是孫中山手跡“廣慈博愛”四個大字的石碑,在石碑的左下方,刻有《屯門青山紅樓中山公園碑記》。但讓我似看到支持孫中山革命的陳粹芬就住在青山紅樓裏!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