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富戶政策只治標 補貼置業助修「房屋階梯」
2016-12-09
AAA
【思考香港短評】公屋富戶政策自1987年實施以來,成效一直有限, 70多萬公屋居民當中,近年每年只有數百名富戶須遷出。今次擬推出收緊富戶政策的「辣招」,究竟可以收回多少公屋單位,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坦言乃未知之數,不過希望藉此傳遞善用公屋資源的訊息。
收回公屋富戶單位,將單位重新分配,或可彰顯社會公義,不過,同時帶來不少政治問題。受影響的公屋居民及壓力團體,發出「殺錯良民」、「迫住劏房」、「倉卒行事」之聲四起,社會同時也關注目前在居屋供應不足、私樓售價飆升的情況下,政府如何修建「房屋階梯」。
上世紀70年代,香港政府訂下這個階梯政策,先將貧者安置公屋,再協助公屋中的富戶遷入居屋,最後容許有更佳條件者自置私人樓宇。這個設計原先是為提升社會的向上流動性,減低貧富懸殊的矛盾,不過,這個理想構思沒有實現。
團結香港基金兩份關於土地房屋的研究報告均提出「補貼置業計劃」,建議可以優惠價出售單位與公屋住戶,由政府擔保住戶取得按揭,日後有需要出售單位是不必以市值補回地價,如此可達成政府加快回收公屋成本、公屋住戶更容易套現轉買私樓,以及加快輪候人士「上樓」時間的三贏結果。這個計劃要比富戶政策更有效解決問題。
不過,最關鍵就是增加土地供應,香港過去十年沒有大型填海造地,這個環節打不通,房屋階梯從何說起,背後的什麼理想、公義亦談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