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一條大河與蔡耀昌登陸
台灣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龍應台今年10月在香港大學的一場演講,題為「一首歌,一個時代」。她詢問現場觀眾「你的啟蒙歌曲是什麼」,在場的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以粵式普通話答道,是他上大學時師兄教唱的《我的祖國》。龍應台回問是否記得怎麼唱,周偉立便和現場許多觀眾合唱了這首富有濃厚愛國主義色彩的歌曲。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段視頻傳回內地,立即被刷屏,甚至引發一場風波。共青團中央微博說合唱讓人「看哭了」,有網友感歎「愛國港人還是佔大多數」,一些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網民更為「台灣的龍部長被紅歌打臉」叫好。
筆者特地找來這段視頻觀看,合唱者不少是內地生(龍應台說,當晚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也有些是經歷過「火紅時代」的港大校友,如洪清田。現場氣氛輕鬆,龍應台表現得體,不存在甚麼「打臉」。《環球時報》乘機批龍,大概是她是海外著名的自由派公知,講過「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更在乎小民尊嚴」。
最近幾年,「佔中」、「港獨」的各種消息充斥媒體,幾乎主導了內地人對香港社會的認識。而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炮製「港獨」專題,還出了周永康、梁天琦等代表人物,更令港大被視為「港獨橋頭堡」。這段視頻讓內地民眾對香港的瞭解一下子多了一個維度,雖然它不一定代表現在港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但至少展示了香港高等院校的一些傳統。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港大和中文大學,不少學生憧憬「紅色中國」,搞「認祖關社」。即使文革之後,這種家國情懷仍在兩家大學延續。八十年代上流社會和精英階層大多抗拒97回歸,兩家大學學生會致函總理趙紫陽,旗幟鮮明提出「民主回歸」。
可惜,大學的這種傳統在六四事件受到了衝擊。回歸之後,尤其是2008年之後,大國崛起並沒有增強年輕人的向心力,反而由於缺乏向上流動機會、政改停滯不前等各種原因,出現了分離主義的傾向。
「龍應台風波」發生之際,香港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成功返回廣州,成為北京調整政策之後首位取回回鄉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踏足內地的民主派人士。
看著蔡耀昌挺著肚腩、穿「拒絕遺忘」T恤在廣州的留影,不禁讓人感慨萬千。蔡耀昌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關心國事的中大學生,應該也會唱「一條大河波浪寬」。23 年後,當他再踏足內地,已經由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頭髮稀少的「中坑」。
儘管這是一張遲到的回鄉證,但蔡耀昌這次能夠順利往返內地,沒有受到干擾,還是值得肯定的。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無論對北京和民主派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面。
經歷了兩名候任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全國人大常委強勢釋法,一些年輕人也意識到,他們的「港獨理想」根本是空中樓閣,得不到主流社會的支持。筆者認為,中央打擊港獨勢力已經達到初步效果,對有分離傾向的年輕人還是要採取疏導。
據媒體報道,一些參與佔領運動的學生返內地(有的據稱是清明掃墓,有的是參加親友婚禮)被拒入境,理由包括在港曾參與違法活動,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既然支聯會副主席到廣州都沒有出什麼亂子,幾個年輕人不可能危害什麼國家安全。
北京應該展示高度自信!退一步說,如果他們入境有違法行為(比如宣傳港獨),再處理也不遲,也不能先將他們拒之門外,製造敵對情緒,影響港人對國家的觀感!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