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曾經的一百步笑今天的一百步 

2017-02-06
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
 
AAA

hk80a.jpg
八十年代,出外旅行避年愈見流行。(香港公共圖書館網頁)

在此文面世之時,應已是丁酉雞年,在此向讀者拜一個晩年,祝大家事事順心,身體健康! 

在祝福盈門,盼望滿溢的時候,實在不好寫些打打殺殺、波譎雲詭的事情,雖然這些內容佔了我幾乎所有的主題,但今天還是趁新春時節跟大家談談點新年的體會。 

年紀大的好處,就是看到變遷的過程,不會以今天所見為理所當然。香港人罵人不文明,我就想到三十年前的香港的農曆新年。 

八十年代,港人社會愈見富裕,出外旅行避年也愈來愈流行,那時出外的港人到日本歐洲,屢屢因喧嘩吵鬧而見諸當地報紙,(喧嘩吵鬧的行為直到今天仍是老樣子),而且,其時港人家居多不講究,故總會把酒店擺設帶回家,肥皂、面巾,甚或裝飾,不一而足。其他的劣行,如到不准吸煙的日本寺院卻強要吸煙;過馬路不按交通燈指揮,還被罰要不停地來回馬路等等。而留在香港的人也不見高明,三十多年前,香港有不少人隨地吐痰,亂拋垃圾,到公共屋邨要走在簷下,因為酒瓶、傢俬,甚至衛生巾橫飛。直到今天,在巴士上拿着電話口沫橫飛、大講私事的倩況還屢見不鮮。 

這些情景是否很熟識?今天我們說到「強國人」劣行,不就是曾經的一百步笑今天的一百步嗎?只是內地人更多,規模更大而已。我想,這不是人的本質問題,而是經濟發展過快帶來的暴發行為,其他地方的人也一樣。 

二戰後,美國人橫行歐洲,但在歐洲的行為屬典型暴發戶,如言辭粗俗、大叫大嚷、常穿短褲等,被歐洲人評為不懂文明禮節。七十年代,日本人到國外旅行,即使政府在他們出境時派發出國禮節須知指引,鄉下人的醜態仍然暴露,日本政府曾以之為國恥。 

再早是七百多年,馬可勃羅到中國,見杭州人彬彬有禮、文明衛生,尤其是對人們一天洗一次澡,大為嘆服。 

公民道德有一個建立過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馬克思也言:「下層建築(經濟)的發展,會帶動上層建築(文化道德)的發展,也就是說下層建築的發展可以決定上層建築的走向。 」 

這才是人的本質。 

我常想在《聖經》中的名句:「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說的其實是人的另一種本質:雙重標準。 

雙重標準既使我們充滿道德的優越感,在抨擊別人時沾沾自喜;雙重標準也會令我們捨本逐末,看小不看大,久而久之就是夜郎自大。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