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宇:星洲狂吸伊斯蘭市場 香港得唔得?

2017-02-03
 
AAA

ISLAMA.jpg
在港居住穆斯林約有18萬人。(大公報資料圖片)

據2015年統計全球有超過16億個穆斯林,佔全球人口約23.4%;而在港居住穆斯林約為18萬人。面對伊斯蘭市場規模日益壯大,不能固步自封,反應擁抱機會。正如筆者中學時耳熟能詳的「四大支柱」與「六大產業」,當中金融、旅遊與檢測及認證,便可研究如何把握伊斯蘭經濟機遇。 

伊斯蘭金融:雷聲大,雨點少 

伊斯蘭金融基於教義,故禁止利息、投機、投資教義不允產業等。面對2008年金融海嘯,由於伊斯蘭金融機構並無參與衍生工具交易,毫髮無損。而2009年全國政協會議上,便有論者提議發展:中國既為石油進口大國,不但有利經濟,更促進能源安全。現時,由於相關業務超出了《中國商業銀行法》規定,憑藉香港成熟的金融設施,可以主動與寧夏政府合作發展(截至2013年,其實香港已在寧夏投資約16.4億美元),範圍包括:考慮在港成立合資銀行(馬來西亞豐隆銀行亦可為合作夥伴)、與大馬央行國際伊斯蘭金融教育中心在港合辦專業課程等。 

穆斯林旅遊:星港較勁,香港慘敗! 

2016年,萬事達卡公司發表《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lobal Muslim Travel Index, GMTI):穆斯林旅客高達1.17億人次,佔整體旅遊市場10%,歐亞更成為其旅遊聖地,佔總市場87%。香港雖在旅遊與美食享譽國際,但上述報告卻點名還須努力:非伊斯蘭地區中,新加坡自然獨佔鰲頭,香港則名列第五;祈禱場所方面,新加坡得分70,香港則落後40分;關注穆斯林旅客需要方面,香港只得27.5分,新加坡則有50分。其實,改善之法不外乎方便穆斯林祈禱(增建洗淨手腳的地方、標示聖城方向),並鼓勵餐廳特製「清真食品」(Hala Food)——現時回教總會認證餐廳,僅有62間。 

清真食品認證:中國製造,香港加工? 

清真食品認證基於教義,穆斯林不食死物、血液及豬肉,宰殺時須頌經,並一刀割頸放血等。根據新加坡統計,全球清真食品產值約為5,600億美元,佔全球12%,但中國僅佔1%市場份額——去年全國政協會議,再有與會者倡議制定清真食品國家標準,但難以釋除外界對中國食品安全及冒用清真認證的疑慮。改善「中國製造」的品質,香港或許可以善用食品加工與認證優勢——前提是香港必須有相關的「清真認證」:審視別國制度,均由政府統領,或成立法定組織管理,並通過嚴格把關及多年經營而列入世界前列。香港落後於人,但若能善用法治優勢與專業服務,與清真廠商、寧夏政府等合訂中國清真認證標準,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 

其實不少非伊斯蘭地區,伊斯蘭金融與清真工業往往各走殊途,甚少聯繫。香港本無基礎,其實便可審視如何利用伊斯蘭金融,帶動本地清真工業發展,交通中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餘,創造本地就業機會,並且改善本地穆斯林生計,便可促進其融入社會。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