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利是有公價?手緊都唔會派「硬嘢」?

2019-02-04
 
AAA

shutterstock_1032354730.jpg

婚宴人情有公價,新年利是又點可以免疫?有機構公布的調查指出,料今年市民封利是平均每封的金額變化不大,總金額則維持增長,不過增幅較去年收窄。未知是否因經濟環境氣氛所影響呢?

相關新聞-
豬年創意年糕逐底Look 

與去年農曆新年同一個協會所做訪問比較,每封利是封20元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今年比例維持不變,和去年同樣是57%;其次封50元人數比例下跌2%,只有12%,而封100元的人數比例,則增多4%,有11%。至於每封利是封10元的,人數比例下跌3%,只有10%,而表示「不打算派利是」的則佔百分之五,比例與去年維持不變。


shutterstock_782680993 (1).jpg

硬嘢定係軟嘢?

其實,幾十年前祖父母年代,香港經濟未起飛,利是錢大概是一毫至二毫硬幣,慢慢增至硬幣二毫和五毫硬幣,俗稱「大利是」。七十年代初,市民就業情況改善,收入提高,利是錢開始出現一元紙幣,當然五毫硬幣仍常見,當時社會流行互問:「你收到硬嘢還是軟嘢?」「硬嘢」就是五毫硬幣代名,「軟嘢」即一元紙幣,小孩子都希望收到大人派的「軟嘢」。

HKG_hkd1_1959.jpg

後來硬幣利是逐漸消失,最少利是錢起碼一元。回顧去年底重播《義不容情》首集,窮如主角丁有健一家,連「硬嘢」都付不起,便會被鄰居看不起。這個習慣到現在仍然適用。

收入增加,派利是可以「手鬆」一點;不過,「利利是是」都是一份新年的心意及祝福,凡事只向錢看,很多事情都少了一份重要意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