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芹:新加坡的成功在於不怕改變
新加坡政府早前公佈了一份關於未來經濟發展的報告,勾畫了未來 10 年的創新經濟發展大綱,致力發展成為一個「智能國家」(Smart Nation)。在探討這個政策的同時,不如讓我們先去了解一下新加坡背後的個性,探索一下他們成功的深層原因。
新加坡的成功,在於他們有勇氣和想像力去作出改變。新加坡的前政府官員 Peter Ho 曾指出,新加坡雖然只是個小城市,可她不但能夠創造出市場,更能塑造出他們獨有的經營環境。對大部份新加坡人而言,改變他們熟悉的身份是成長的一部分,不斷重塑自己是保持未來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最近新加坡前公務員首長何學淵就談及到新加坡應如何重新思考和定義邊界和連接性,當中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們借鏡、深思。他說道技術、貿易路線和地緣政治的變化都可以逐漸削弱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的樞紐地位,所以新加坡應重新思考和邊界和連接性的意義。
舉例說,新加坡在英殖時期能蓬勃發展都是因為其自由港的地位,但一份 PwC 的研究報告曾經估計高達37%的海運貨櫃業務會因為3D打印技術而面臨風險,更會影響到新加坡作為運輸網絡中心的地位。所以新加坡政府近年就積極推動數碼轉型的策略,希望可以建立一個自由數據庫,從一個自由貿易港變身成為自由數據中心,歡迎來自任何國家的數據,以確保新加坡有充分的數據,使當地的公司能夠利用這些數據提升洞察力。
事實上,新加坡近年多次於全球創新指數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位居亞洲之首,根據當地資訊通訊媒體發展管理局的預計,到了明年,新加坡在數據分析、軟件工程、網絡安全和數碼營銷方面將會有 5 萬多個新增的職位,加上大力吸納專才到當地發展。
不怕改變,敢於前望,是新加坡賴以成功的因素,但為甚麼會讓新加坡人有這樣的勇氣呢?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在於新加坡相信公平競爭,對於努力和有成就的人加以獎勵,面對不幸的人抱著同情心,以及保持不斷進取的渴望。
反觀香港,近年的政治、社會氛圍皆充斥著負面的能量、情緒,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看不到這種「公平競爭」的希望,不知道怎樣努力才能換取相應的成果,也自然談不上有甚麼改變的勇氣或決心。
可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全球經濟急速轉型,亞太區的國家正急速冒升。我們的眼光實不應能只著眼於香港的內在環境,多去交流,多加學習,加快腳步,這樣的話才能追趕這個環球經濟的新時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