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愛國者治港需要加強人才建設
新當選的行政長官需要臨時向社會各界尋找人才。(大公報資料圖片)
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香港市民在過去二十年一同創造了許多非凡的成就,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保持繁榮穩定,同時也創造了民主政治、經濟、民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這些都來之不易,值得珍惜。但是,香港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也存在一些未完善的地方,比如,愛國者治港這個由鄧小平提出的政治目標,在人才建設等方面尚有待完善。
回歸至今未出現強勢政府
回歸二十年來,香港經歷了四位行政長官,從董建華到曾蔭權,再到梁振英,現在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即將上任,應該說,每一位特首都十分注重提升政府管治能力的問題,也在不同層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總得來說,仍然未出現強勢的特區政府,行政主導的政制設計,也仍未真正實現,這反映出在這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未來進一步思考。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今年三月當選行政長官之後,開始籌組管治班子,但最終落實的人選,與她當初公開提出的幾個目標出現了落差,包括希望年輕化,希望有更多女性出任問責官員,以及希望財經界人士出任財政司長。此外,對於林鄭月娥正式上任之前的公開言行,坊間有些分析和評論認為,林鄭似乎在嘗試扭轉梁振英過去五年所鋪下的政治路線,有「去梁化」的表現。尤其林鄭月娥日前在有線電視的一個訪談節目,有關「港獨」是否已成為「思潮」有所保留的言論,引起社會較多爭議。
林鄭在籌組新一任政府,準備上任的階段出現的這些問題,正好反映出特區在管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其一是人才問題,曾有前輩高人在分析香港問題時,高度概括地總結說,關鍵在於「人」,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有一大批人才去推動落實。「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已表明,香港回歸後,主要以愛國者治港,這就要求香港的愛國者集體,準備好充足的治港人才,可以在不同的崗位上擔當重任。而且需要有不同層次、不同梯隊的人才,可以隨時在香港需要的時刻,發揮作用。
幾住特首組班予人「湊數」之感
但香港回歸二十年來的現況並非如此,人們常常見到新當選的行政長官需要臨時向社會各界尋找人才,而其過程並不十分順暢。政府管治團隊的專業化和專職化已經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新的特首臨時從商界或社會上的其他界別物色人才加入政府,一來這批人才未必十分熟悉政府及政治的運作規則,需要時間磨合,二來這些來自商界、學界及其他界別的人才,最終是否適合政府的管治崗位,也有待驗證,有些人獲委任後,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未能完成任期。
過去幾任特首組建管治班子,都或多或少給人一種臨時找人湊數的印象,想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管治班子,恐怕是十分困難的。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在管治上十分依賴公務員,然而公務員整體上較傾向於港英年代灌輸的「政治中立」,完全依賴公務員去執政,似乎也不可行。
在一些西方國家和地區有「影子政府」、「影子內閣」,在野的政黨也已備齊了全套人馬,隨時可以披甲上陣。香港既然是愛國者治港,愛國者陣營也很有必要預備好各種人才,可以根據政府的管治需要,隨時走上一線,服務社會。但這在方面,很顯然香港的發展尚未如理想。
香港一些建制派的政黨,早幾年前已提出要當執政黨,但在執政人才方面的建設,則十分不足夠,也難以說已具備執政能力,反而令人感覺,所謂「執政黨」的口號,與其說是要為提升愛國者治港的能力,倒不如說是想要排斥建制內的同行,強佔資源的手段,這一點今人十分遺憾。
政策換屆即「斷纜」 影響管治水平
另一問題是幾任特首之間施政並不連貫,落實「一國兩制」是一項長遠的重大決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特區管治班子持之以恆地去貫徹落實,香港特區的一些重大的經濟、民生政策,同樣也需要幾任特首,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如果新的特首上任,就要刻意改變上一任特首的施政方針,尤其連一些關乎「一國兩制」,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政策,都要有所改變的話,那如何能提升政府的政治水平和管治水平?
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的管治權,在治理香港方面,也需要有全面的治港藍圖、目標和方向,以此要求每一任特首都必須依照中央的目標和方向去落實,而每一任特首也必須總結和承繼上任特首的管治,這樣才能保證「一國兩制」的準確落實得以持續,並且不出現偏差的情況。
香港回歸二十年,總結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在愛國者治港方面,香港的建制派需要總結過的經驗和教訓,提高水平,落實好愛國者治港的設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