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林憶蓮橫跨世代 香港樂壇卻沒有林憶蓮

2017-07-11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LAMYIK.jpg

香港回歸二十年,有很多討論香港前世今生的文章。但就無人盤點一下香港樂壇。翻一翻,發現女歌手一頁較男歌手來得更精彩。 

可以說,七、八十年代的歌手位位巨星,男的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女的徐小鳳、梅艷芳,位位影響力一時無兩。由於他們太強,一直把樂壇新人壓下,但亦因八十年代積下的「內力」,去到九十年代,香港樂壇冒起的仍是唱得跳得的歌星。 

九十年代女歌手百花齊放

不過,看男方只爆出「四大天王」,基本上就已經權傾朝野。但女歌手一頁就精彩得多。葉倩文、陳慧嫻憑甜美歌藝,橫掃頒獎禮。再到周慧敏成為橫跨兩岸三地的玉女掌門人,之後彈出的王菲獨領風騷近十年。王菲退下來後,就只有走型格路線的鄭秀文頂住半邊天。市場較男歌手更多元化,不斷湧現寶麗金小花,黎瑞恩、王馨平、湯寶如,又有賣靚聲的關淑怡、彭羚。之後又有梁詠琪、李蕙敏,甚至葉玉卿都曾在樂壇佔上一席。位位都曾可問鼎天后,不像男歌手只有四位天王。 

作詞人周耀輝曾指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是個大時代,在這個時期是「人人有才,人人望出頭」。尤其在女歌手競爭激烈更可以見到這情況。 

去到千禧世代,香港走過了經濟繁華的一頁。回歸後又金融風暴,又沙士,改變了港人的心態,也改變了港人對娛樂文化的追求,不再一定是奢華的造型,硬生生的唱功。港人變成知性知足,走著平民化的道路,於是出來的歌手不需絕美,唱功不需太出色,楊千嬅、容祖兒、Twins、薛凱琪,重點是看得舒服,「貼地」。 

林憶蓮沒配合內地「飆高音」演繹

在這二三十年中,有一位女歌手特別值得一提,林憶蓮。基本上她出道自梅艷芳熱退潮之時,一直與葉倩文、陳慧嫻較勁,用上十年時間累積了實力。在中港台都十分受歡迎,但就未獲得過大台的「最受歡迎女歌手」。曾經轉戰過台灣,取得一定成績,之後又因婚姻而退隱一段日子。到近年卻因一首「至少還有你」再次被年輕人認識。再到去年轉戰於內地的影藝平台。 

林憶蓮是少數在香港樂壇跨世代的女歌手。她彷彿超脫了時代,不同年代都有她的粉絲。無論香港在高山還是低谷,她都代表著一部份香港人心情,也佔著香港音樂的席位與香港精神。 

從她的經歷,可以看到香港經濟上的定位與走向。90年代,香港仍以國際城市自居,主打的外銷市場是東南亞及台灣。到回歸後,香港經濟迷失,林亦消失於樂壇,到大家北望神州,林憶蓮亦現身內地歌唱節目。但她北上,表明只著重音樂,歌唱技巧,沒有配合內地誇張飆高音的演繹。 

林憶蓮能跨世代,包含多種因素包括型格與歌藝。但對音樂的堅持、堅持做自己及勇於嘗試,是她引人入勝的地方。她沒有把自己困於一種曲風,「至少還有你」的成功,她沒倒模複製。她也沒有因香港人的批評而放棄亮相內地節目,她更沒有動輒批評現今的樂壇不如往昔,反而默默堅持制作,與不同音樂人合作,挑戰新曲風,試過失敗,但她真心熱愛音樂的心,是大家看得見。 

香港樂壇萎縮 未見有人接班

香港樂壇的競爭力,近年被北方神州「淘空」。隨著周邊城市的經濟實力加強,香港的樂壇更不再是一支獨秀。2015年,香港樂壇的新歌有669首,而2005年新歌產量是1354首。當陳奕迅、容祖兒都半放棄廣東歌市場,香港樂壇變成地區性市場,從“有很多歌可以聽”到“只有這些歌能聽”。 

單憑林憶蓮當然救不不了香港樂壇,但香港還可以再出產林憶蓮們嗎?王菀之?衛蘭?鄧小巧?香港沒有產出林憶蓮這樣的歌手,反而令林憶蓮的存在感顯得特別強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仍然認為,MIRROR東山再起的機會並不大,這非關於實力,也不關粉絲動向,而是我覺得,阿MO意外,抄襲事件,歸根結底,都是歸因於其經理人慳皮,表示已無心繼續投資下去,而只是企圖收割,以最快速度去獲取最大利潤,這顯然不利於鏡仔們的長期發展。

    周顯  2022-10-24